本版导读
故乡小镇
张绪田
故乡的小镇,既没有城市的喧嚣,又没有穷乡僻壤的荒寂,而是一个春来桃红柳绿,夏秋果实累累的农村集镇。
小镇形成于何时,谁也说不清楚,不过从那狭长的石街和两侧苍苔斑驳的街坊推测,它已历经了漫长的岁月。记得祖父活着的时候,就经常到小镇上赶集,每次都要带去或带回些什么。于是,在我的心目中小镇永远是富有的。
岁月悄悄流逝,小镇始终按照自己的生活规律重复着。无论那个季节,农人们都会把整个收获源源不断地运到小镇,连同农人们的淳朴和善良,并在那里排成长长的一行又一行。于是,那个季节的一切便在小镇得到充分的展示。小镇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什字处的那爿盐店、中药铺和染布坊。农人将农产品卖掉后,或去称一袋青盐,或为病人抓几副中草药,或扯丈儿八尺白粗布送到染坊以备换季。染坊常年四季飘散着一股刺鼻的臭碱味,挂在门前木杆上那些黑色或蓝色的粗布,在微风的掀动下,像一条条飘动的旗幡,它告诉人们夏天已经过去秋冬即将来临。
小镇不仅是商品的疏散地,也是全镇的政治文化中心。镇政府的大门一直在街中心座北朝南敞开着,乡里人每遇到棘手事时,总爱说:“走,找政府去!”果然,隔不大一会儿,就带着满意的笑容归来了。镇政府的对面是一片空地,当地人称操场,据说清朝一位武官曾在此操练过兵马,后来镇上召开大会、唱戏、演电影等一些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操场最具纪念意义的就是那年接待省上一个剧团的演出。当时镇政府发动群众用木板搭了个舞台,又用帆布围了个很大的剧场,里面摆满了条凳,掏两角钱买张票才能从一个很小的门里进去抢个座位看戏,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不等太阳下山就坐进了剧场。每到开演的时候,就会有一阵阵好闻的油彩香从台前飘来,伴随着高昂激越的唱腔,那种感觉倒更像是在农村的打谷场上。那股特殊的香味至今依稀可闻。
小镇的日用同样在单调和希望中度过,它的季节与农村紧密相连,它的日历,便是靠着村庄上风雨来翻动。突然有一天,小镇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春天的集市上出现了盛夏时候才吃得上的西瓜,瓜瓤又红又鲜,叫人看了直流口水;冬日里的小镇,到处摆着韭菜、西红柿和香蕉、菠萝。原来,小镇的生活受到了科技和外界的干扰,那些瓜果疏菜,有的是从当地塑料大棚里培育出来的,有的是商贩从南方运来的。小镇上的人们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这一切过去只是从神话故事里听过,如今却变成了真的。
又不知过了多少日子,原来的操场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文化娱乐中心。一到夜晚,灯火辉煌,舞姿翩翩,歌声不绝。尽管那些白发老太太看不惯姑娘小伙抱肩拥腰跳舞,但又不住地抱怨自己生得太早了。昔日盐店、中药铺和染布坊的旧址上,崛起了一座百货大楼,里面琳琅满目,货物齐全。这几年,随着小镇上人们的观念变化,百货大楼最引人的地方则是一楼开设的书市。书橱上摆着一架架中外文学名著和一些科学技术书籍,那些祖祖辈辈与黄土地打交道的庄稼人,觉得要彻底摘掉贫穷落后帽子,就得掌握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他们告别了一度迷恋的麻将摊,把目光盯在了书架上。此风一长,孩子们也受到了感染,听说小镇这几年,每年都要向省城和北京送一批大学生。
故乡的小镇,不再是一支古老而单调的黄土歌,也不再是一首闲适而平淡的田园诗,她随着时代的步履,一天一天在变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