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再铸“宝石”辉煌
——宝鸡石油机械厂扭亏增益纪实
年尾岁初,一块鲜红的大喜报竖立在宝鸡石油机械厂办公楼前,一串醒目的数字映入了人们的眼帘:1998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208亿元,同比增长43.17%;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外贸出口8504万元,同比增长9.96%;全年回收货款3.82亿元,同比增长42%;累计订货5.89亿元,同比增长23.41%;全年实现利润158万元。各项指标均创下建厂61年来最高纪录。
一时间,宝石厂沸腾了。扭亏增盈的消息不胫而走,办公楼前人头攒动,职工们顶着凛冽的寒风,兴高采烈地表演着自编自演的祝捷文艺节目。总公司、陕西省经贸委、省石化局和宝鸡市人民政府闻讯相继发来贺电贺信。
面对宝石厂骄人的业绩,人们不禁要问:近两年,在国内石油机械制造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宝石厂是如何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采访了该厂厂长张冠军。这位上任还不到一年半的年轻厂长,深有感触地向记者讲述了企业扭亏增盈的艰辛历程。
以改革促发展
宝石厂是一个有着60多年建厂历史的大型老企业,在新中国石油机械制造史有着光辉的一页。它曾填补过我国石油机械工业一项又一项空白;它曾率先把一系列石油机械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它也曾跻身于全国首届“十佳企业”。然而,进入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种种原因,宝石厂终因连年的虚盈实亏,导致企业出现了巨额亏损。工厂从此跌人了谷底,一连数年一蹶不振。
1997年9月,宝石厂新班子调整后,厂长张冠军很快找准了症结。他认为,宝石厂步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人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办法就在于深化改革。于是,他多次在不同层次的会议上进行动员,并向全厂表示,要依靠职工办厂,下决心推行内部改革。在他的倡导下,由厂各级工会组织牵头,很快在全厂开展了“假如我是厂长,我该怎么办?”的内部改革专题大讨论。饱受亏损之苦的职工们纷纷献计献策,积极参与设计改革方案。仅1997年四季度,全厂收到有关改革的合理化建议200多条,其中直接写给厂长的改革建议就有100多条。
1998年初,宝石厂在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很快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新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和工资奖金分配制度的改革。这两项制度的改革,向来被视为最敏感的改革,长期以来宝石厂一直未能有效突破。正因为如此,工厂才裹足不前。张冠军在职代会上郑重表示:“这次我们不仅要改,而且还要彻底的改!”话音刚落,代表们便报以热烈的掌声。
就这样,一场棘手的改革攻坚战在宝石厂有条不紊的展开了。首先,依据新的干部管理制度,先对全厂260多名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了大范围的无记名投票民主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向全厂公布。在此基础上免职20多人,换岗交流28人,缩编中层以上干部总数38人。此举在全厂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受职工称赞。其次,依据新的分配制度,彻底打破原有的工资结构,重新设置了工资单元。基本生活工资相对减少并固定;岗位工资减少档次,拉大差距,高低之比为6:1,并明显向一线和科技人员倾斜;奖金作为激励超额劳动和贡献的补偿,找准了激励点,一线上不封顶。改革后的工资奖金,用于激励超额劳动的活收入部分增大了3倍。
随着一系列改革方案的落实,宝石厂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现场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红火景象。1998年,工厂生产一举突破了连续数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了3亿元大关,为扭亏增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科技拓市场
1998年,是宝石厂营销工作成绩最好的一年。全年累计订货5.89亿元,比历史最好的1997年增长23.43%。宝石厂之所以能在国际油价暴跌、国内市场疲软、同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工厂认真实施了“科技兴厂”的战略,加大了对科技工作的投入,以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开拓市场,从而使企业在逆境中有了长足发展。
1998年春节刚过,在厂长张冠军的提议下,宝石厂及时召开了已中断了6年之久的科技大会,会议认真总结了6年来的科技工作。工厂拿出10万元在会上表彰奖励了一批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先进单位以及优秀科技成果。同时,会议讨论制定了《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和《“九五”后三年工厂科技发展规划》。此次会议,在宝石厂引起了很大反响。正如一位老技术人员在临退休时给厂长的信中说的那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次会议在工厂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其意义远远超乎会议本身,因为它使职工看到了工厂重视科技工作的决心。”
事实正是如此,会议还没有结束,一股强劲的科技春风就吹遍了宝石厂。重奖科技功臣,分配向科技工作者倾斜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已经深入人心。从事产品研制开发的技术工作者,纷纷争挑重担,以前那种见工作就推、见攻关项目就摇头的现象再也看不到了。
于是,工厂抓住有利时机,紧跟石油集团公司正在进行的石油钻井设备更新改造步伐,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了适销对路的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开发力度。很快,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ZJ20DY、ZJ20DZ、ZJ20JD、ZJ50D等型号的钻机和ZJ60D2顶驱等钻采设备,顺利地研制开发出来,投放市场后,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市场的大门就这样悄然地打开了,订单接踵而至。尝到了科技甜头的宝石厂,回过头来更加重视新产品开发工作。就这样,一年下来,先后共研制开发了61项新产品,新产品产值首次突破了1亿元大关,为扭亏增盈立下了头功。
以管理求效益
宝鸡石油机械厂多年来效益不佳,原因何在?厂长张冠军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不到位。
1997年9月,张冠军厂长上任不久,他便从当时职工意见最大的货币资金管理人手,先建章立制,尔后依靠制度从严从快查处了一系列违纪违规事件。他决心以此为突破口,积极推行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企业的新思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宝石厂的企业管理终于出现了新起色。工厂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很快先后制定了货币资金管理、劳动纪律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费用控制管理等等一系列基础管理规定,使企业管理真正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
1998年,宝石厂紧紧围绕扭亏增盈这一中心任务,将企业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直接影响企业效益的成本管理上。他们积极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年初,工厂以盈利100万元为目标,综合考虑各种增支因素后,倒算成本,层层分解指标,把指标完成情况与责任单位40%的岗位工资挂钩,年底从严考核兑现。实施这一管理办法后,宝石厂的成本增加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他们从严控制费用支出,将工厂所有资金支付,包括生产、基建、修理、福利等费用均纳入计划,统一审批,坚决杜绝计划外开支。同时,对各项管理费用均在上年的基础上压缩10%,对一般采购价格压缩3%,对原材料采购价格压缩5%,并将考核结果与责任单位20%工资挂钩兑现。同时,加大了企业挖潜力度。工厂先后清理报废、拍卖机动车辆30辆,清理拍卖公费移动电话、传呼机19部。同时采取非常措施,在全员职工中强化过紧日子的思想,调低了领导干部住宅电话补贴费和职工生活水、电补贴费。
卓有成效的内部改革和基础管理,加上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终于使宝石厂走上了产销两旺、盈利明显的良性循环轨道。1998年,工厂在消化了上千万元的亏损因素后,还盈利158万元,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盈利100万元的目标。面对如此成绩,人们有理由相信,昔日宝石厂辉煌的历史,在销声匿迹多年后,必将重现。明天的“宝石”,会更加璀璨辉煌。(权太峰龚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