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2月10日
经济与法
03

屡禁不止的购物券细雨

购物券,即代币购物券,指特定商业企业自行发行,在一定时间和特定地点内的一种流通性有限的货币代用品,是一种过渡时期多种体制性因素所造成的、以集团消费为特征的畸形变通产物。

由于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之过渡时期相关法律、监管措施及财务制度不尽完善,处于预算约束软化的国有企业单位为了给本单位职工增加福利,以多种名义发放实物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单位为了使这部分额外收入的效用最大化,避免重复同样实物,开始放弃实物形态而转向货币状态。购物券既可以使集团购物、支票结算绕开现金管制,又能将购物款在各种建设资金、生产经营资金及专项资金中列支,加上其款项不计人职工的货币收入而逃避相应的个人所得税,因而购物券深得不少单位的青睐。另一方面,商业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希望争得顾客而增加销售和赚得利润,于是旺盛的供需双方一拍即合。虽然政府三令五申禁止,购物券还是或明或暗地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我国经济生活之中。

滥发购物券有哪些负面影响呢?

——扰乱货币流通秩序。购物券大多以转帐支票进行结算,直接减少货币回笼。单位购买购物券的钱款大多经财务变通处理后在成本中列支,使生产基金转变成消费基金,实际扩大了社会货币投放量。购物券销售中的“不予找零”做法,导致商家的财务钱帐不符。

——造成商品流通及商业竞争的扭曲。购物券是一种先付款后提货的交易形式,商业企业将购物券售出后就难以在商品价格及其质量上狠下功夫,还使商业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对购券单位及具体承办人的争夺上,因而不正当回扣、提供假发票就难以避免。

——不利于消费的充分满足和持续增长。购物券持有者只能在指定地点和时间内使用,使消费者受到相应的限制。同时还在售价、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平等待遇。因此这种消费很难持续增长。

——损伤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购物券的基础之一是有非正常渠道资金的转化,同时是供需双方在“暗箱操作”的配合悄然进行,因而它既使公有资产向私有流失,又可逃避政府部门对市场的监管。

——是滋生腐败的温床。由于购物券自身的弊病,以及许多单位还要给主管部门和关系单位赠送,有很浓的行贿味道,因而在发放购物券过程中很容易滋生腐败行为。

购物券现象是一种潜流状态问题,用强行压制和简单制止是难以奏效的。为了堵住源头,只有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真正转化为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而内在的约束机制才能遏止其不该有的膨胀欲望,从而使购物券失去市场需求。因此,我们要加大改革宣传力度,加强金融监管,完善财务制度,硬化企业约束,从而有效限制购物券的流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