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亦风流
孔明
读皇皇二十五史,数历朝风流皇帝,秦有赢政,汉有刘彻,唐有太宗,宋有太祖,明有洪武。有清一代,康熙乾隆,更不可等闲视之,惟有雍正皇帝,有所作为,却名声不佳,这期间理由虽多,可谁也抹杀不了这位辛辛苦苦在位十三年、鞠躬尽瘁而后已的君王的政绩。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天下一统,却也边疆不宁;政通人和,却也不乏内忧,突出表现在国库空虚,吏治不整,腐败成风,朝里王公大臣结党营私,新生的雍正王朝正处在风口浪尖之中,何去何从,举世瞩目。年已不惑的雍正皇帝心明如镜:要么按既定方针办,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投既得利益者所好,不求有功于天下,但求稳坐金銮殿;要么励精图治,推行新政,清除腐败,整肃吏治,为天下人所称道。雍正帝选择了后者。
但是,历朝历代,要改革谈何容易!既得利益者众,又都身居显位,岂肯轻易就范?雍正帝在官场久经历练,岂能不深谙此道?他一不做,二不休,先拿自家兄弟开刀。皇八子胤禩一党势力最大,康熙帝废太子后立他为太子的呼声最高,他又与雍正帝长期貌合神离,可以说是雍正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不先收拾他,还有何人?许多亲王都因此坐罪而被圈禁。后人说雍正是个冷血动物,就因为他不心慈手软吧?但换一个位置思考,他“杀弟”难道不是大义灭亲吗?他有一个弟弟叫胤祥,是康熙帝的十三子,不但没有人头落地,反而为其皇帝老哥所亲近倚重,这又何故?至少说明雍正帝并非六亲不认吧?家天下也是天下,常常敢捣皇帝蛋的十有八九是自家人,这也就怪不得雍正向亲兄弟大开杀戒了。
推行新政,还有两个拦路虎,一个叫年羹尧,一个叫隆科多,前者拥兵自重于外,后者居功自傲于内,这还得了?追随年羹尧的属年党,追随隆科多的属佟党,两党如虫如蚁,布满朝廷这棵参天大树,雍正帝明察秋毫,岂能坐视不管?如果因为有功于当朝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就不是雍正了。对亲兄弟都下得了手,区区年、佟两党算得了什么?果不其然,雍正帝不费吹灰之力,就巧用手段,消灭了这两党。对他来说,天下第一把交椅坐得更稳了。
雍正明白,政令要畅通无阻,关键在知人善任,从善如流。他得用忠、廉、勤大臣如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等,整饬吏治,宽猛相济,见贪者惩,见廉者奖,“有所必为,不惮府怨”,“令行禁果,决不姑息”,使官场上的歪风邪气受到遏制。又实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使民不为赋税所累,负担比较均匀,又使国税剧增国库不但弥补了亏空,而且日渐充盈,这是乾隆之治最直接的保证。
雍正帝在位十三年,朱批奏折竟达三万五千件,其勤政之心,昭昭可见。未闻其“后宫佳丽三千人”,亦未闻其“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样的皇帝,在中国历朝历代并不多见呵!谁听说过当皇帝会累死呢?事实上,雍正帝就是累死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少有人为他歌功颂德呢?民间甚至有他“十大罪状”的传说。也许这并非空穴来风,却也容易不攻而自破。传说他是篡改了康熙遗诏才登上帝位的,所以名不正,言不顺。姑不论这一说法破绽太多,并不能自圆其说,单以政绩而论,雍正在位十三年,谁能一笔而勾销?固然他杀人不少,但平心而论,有几人不该诛杀呢?奉诏推行新政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等廉、勤、忠、勇的封疆大吏,个个都善终,这至少说明了,雍正帝并不是那种翻脸不认人的皇帝吧?当然,要想天子不犯错误,是不实际的。当今民选的总统犹难洁身自好,怎么能去苛求至高无上的皇帝呢?说句公道话,雍正的确算得上一位风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