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至五年小翻身五至八年大翻身
我省绘画振兴体育蓝图
金虎辞旧,玉兔迎新。春节过后,省政府“破天荒”地做出一件大事:召集各地市、县及省有关厅局、行业体协、高校领导,25日在西安人民大厦隆重召开建国以来规格最高的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共商办好四城会、促进陕西体育振兴大计,绘出我省体育跨世纪发展蓝图:全省上下,奋发图强,打好体育翻身仗,努力实现三至五年小翻身,五至八年大翻身!
我省体育历史悠久、传统光荣,建国以来尽管事业有长足发展,但整体水平低,同全省改革开放、经济及社会发展很不协调。表现在:90年代以来,竞技体育严重滑坡,七运会仅获1枚金牌,八运会获1.5枚金牌,在全国排名由六运会18退居27位,已落后于甘肃、新疆;一部分领导不重视,放松对体育的领导;基层体育机构被撤销,县区体育工作大多瘫痪;体育经费投入奇缺,有的县区人均只有几分钱;体育场地设施陈旧破烂且多被侵占挪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不力,近三分之一成年人体质监测不及格;体育人才大量外流,后继乏人;体育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程安东省长指出,如果再继续下去,我们将受到内心的指责和历史的奚落,陕西体育已经到了非抓不可、背水一战的时候了。
为此,省政府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快陕西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提出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我省体育打好翻身仗的奋斗目标:苦干三年,实现九运会金牌翻番,排名位次前移3位;全省经常锻炼人口达到1500万人,85%青少年达标;建成体育先进县、先进社区各50个;建成50所县级“三集中”青少年体校;50%以上的县城建有标准田径场、室内训练房和2——3个单项活动馆;今年体育事业费省级人均达到1.2元,地县0.5元,以后每年递增10%;今明两年,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汉中、榆林、延安必须建立起2——3个单项优秀运动队。
省政府要求各级领导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将体育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地市和40万人口以上的县与体育先进县,要独立设置体育工作机构,城市街道办事处、农村乡镇要建立文体活动站;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深入开展创建体育先进县活动,省上每年将投入300万元建设20个全民健身工程,对达标的先进县奖励10万元;实施金牌战略,力争奥运会零的突破,对获奥运和亚运、全运会金牌的,分别重奖25万元和20万元,并对输送地奖励15万元和10万元;各地市及大专院校或民间代表队在全运会上取得金牌的,奖励100万元;省上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全省三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到750所,在训人数达到3万人;加强体育科研和法制建设,深化体育改革,加快体育事业开发,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全省上下全力以赴办好今年9月在我省举行的全国第四届城运会,各级政府要认真督促,加快场馆建设进度,赶在6月底前,实现竣工验收;广泛宣传,多方筹资,切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为陕西人民争光。
为开创我省体育工作的新局面,省政府将体育工作列入考核各级政府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强调任期内体育事业没有发展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对通过政府行为调拨侵占体育用地和场馆的,坚决不提拔重用。各地凡被侵占的体育场地及设施,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负责限期退回和纠正,对顶拖不办的,要追究当地政府领导的责任。省政府还责成省体委对各地市执行《体育法》及贯彻《决定》的情况进行一次执法检查。省委办公厅还发文通知各地,要求领导和机关率先实施全民健身方案,把群众体育当成全省体育工作的重点,下决心扭转各地普遍存在的重竞技、轻群体的倾向,为基层和群众做好表率,夯实群众体育这个基础工程。
本报记者薛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