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姐冲老杨说:“你看你瘦里巴叽的,一看就是个穷工人……”“穷工人”这提法,怎么听起来这样令人心酸呢!
选“官”
□文/董安宏
《正道沧桑》剧组要拍一场开会的戏。负责物色群众演员的王小姐找到我们办公室,说要在我们中间选几位“当官的”。
王小姐让我们统统站起来,逐一目测后,第一个点着我:“你一个。”接着又点着小司、小刘、小马、小吴……在王小姐的指点下,刹那间,我们中间的一部分“幸运者”得到“提拔”,变成了“当官的”。
对于王小姐的仔细和认真,我以为大可不必,就说“随便叫几个人得啦。”可王小姐却使劲摇头表示“不可不可……”她说这次“会议”是领导干部会,所选的演员个个得象当官的才成。王小姐的解释让我很纳闷,我只知道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当官的来自老百姓,当官的与老百姓只有职务上的差异,难道还有“相”上的不同?如此说来,谁官谁民岂不生来已定?数年前,我在延安参观过不少革命遗址,看见过不少历史照片,我发现那照片上的官、民几乎一个样儿,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为了纠正王小姐的观点,我甚至向她“翻看”历史。
“你说的那是什么年代的官?”王小姐认为我说的话很幼稚可笑。她说:“在那个年代里,谁官谁民的确很难从“相”上分清楚,可今天不一样喽,谁官谁民谁大谁小,一眼便看得出来……”
王小姐说,与老百姓比,如今的官的特征很明显,看形态以胖者居多,听说话一般口大气粗,目光冷峻傲慢,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看“装备”,手里提着高级皮包,皮包里装着“大哥大”,腰间别着BP机;观行止,见上司一个样,见百姓一个样……
王小姐还没说完,轰轰然周围一片哗然。
有的说,王小姐把现在的官们说得太坏了,认为既便有这样的官,也是极少数或极个别的,不能代表仕途的主流。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王小姐“总结得好”,如今的官“就这样儿”。其中有一位激动得站起来,恭维王小姐“有眼力”,选我们几位“当官”算是选对了,因为我们几位的脸上“充满了官气”。
串门的工人老杨朝王小姐开玩笑说:“还有没有指标,能不能把老哥也提拔一下?”
“不行不行,而且是绝对不行。”王小姐冲着老杨毫不客气地说:“你看看你瘦里巴叽的,一看就是个穷工人……”
“穷工人……”
我的心一震。记得“文革”期间,看京剧《红灯记》中的一场,李玉和为了拒绝鸠山“交朋友”的提议,对鸠山说:“你是日本宪兵队队长,我是中国的穷工人,你我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呵……”此时此刻,这个“穷工人”的提法,怎么听起来,这样令人心酸呢!
我的心里头充满了忧虑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