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使她进了大牢
口文/杨帆
血汗钱被人骗走
侯凤云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丈夫勤劳憨厚,儿子聪明好学。然而,1995年春,她所在的工厂破产后,侯凤云便失了业。失业后的侯凤云一家3口靠在另一家工厂上班的丈夫每月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夏天到了,闲了一春的侯凤云和丈夫商量后,借钱买了一台冰柜卖冷饮。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一个夏季下来,侯凤云除去买冰柜的钱后,净赚了3千元。对侯凤云来说,3千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初尝做生意甜头的她高兴得整日笑呵呵,决定再做别的生意。
河南淅川县地处太行山脉南麓,盛产辣椒,每年秋冬,全国各地商贾云集在那里做辣椒生意。侯凤云就用3千元本钱做起了辣椒生意。
时年42岁的侯凤云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聪明,天生是块做生意的料。一年后,她竟赚了10万元。
突然赚了这么多的钱,侯凤云如今已不满足了,她决定再做别的更赚钱的生意。
1997年春,一个南方人告诉她:“如今做钢材生意赚钱啦,如果你有意的话,我帮你联系货源啦。”侯凤云对南方人的话如获至宝,她到县城建局一打听,得知一些建材公司急需钢材,但找不到货源,于是,她就紧抓那个南方人,希望能够做笔钢材生意,大赚一把。
经过反复思虑和商议,10天后,侯凤云带了10万元的汇票随南方人到了武汉。南方人就领侯凤云去看一堆高高的钢材,并向侯凤云报了价。侯凤云一算,每吨差价竟500元。昏了头的侯凤云当即到银行取出钱,随南方人一起办理了订货单,并找到一辆货车,准备第二天返程。那一晚,侯凤云喝过南方人端给她的茶后,睡得天昏地暗,第二天中午醒来,侯凤云怎么也找不到订货单,南方人也不见了。她急匆匆坐出租车赶到货场时,发货人告知她,今天一早,同她一起订货的人就把钢材提走了。
侯凤云一下子瘫坐在地,她知道自己被骗了。直到此时,侯凤云才想起,她竟不知道南方人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只知道南方人叫老朱,是—个自称广西玉林的商人。
侯凤云一路哭着回到了淅川县城,蒙头睡了3天。3天后,侯凤云突然起了床,辞别了丈夫和儿子,说是要去南方做生意。
为骗别人巧设连环计
侯凤云此行的目的并非做生意,而是寻找骗她的老朱。
1997年3月末,侯凤云来到广西玉林。侯凤云无意观赏那奇山美水,每天发了疯地大街小巷转悠打听,希望能找到那个自称“老朱”的骗子。但她失望了。10天后,所带的路费快花完时,侯凤云在桂东南铝材厂,结识了广西陆川县华达建筑装璜有限公司经理李育武。李育武慷慨解囊相助,侯凤云投桃报李,双方的交往自不必细言。
李老板人长得白白净净,很健谈,他多次向侯凤云打听中原装修业务的行情。侯凤云见李老板风度翩翩,像是个有钱的人,心里一动,就说近几年河南城市建设发展飞速,装修行业日新月异,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行业。侯凤云特意说明,她做的生意也是建材方面的。
李老板见侯凤云言语有板有眼,看来是个生意人,顿时觉得更加亲近。为了方便以后向中原发展业务,就高规格地宴请了她,请她回到河南后,方便时替他联系些业务。
一月后,侯凤云回到了淅川,一个罪恶的计划也随之而生。
侯凤云为了不给丈夫带来麻烦,经过她自认为周密的策划后,于1997年8月底,带着儿子来到了千里外的豫北煤城鹤璧市,找到在鹤璧市矿务局劳动服务公司工作的侄女芬,请她安排儿子上学。芬念对方是本家姑姑的情面,托人把她儿子插班到某中学。侯凤云借口做生意,借住到了芬的妹妹家。
安顿停当后,侯凤云在市区转悠几日,见市区有不少新楼落成,装修生意火红,就紧锣密鼓地实施起了她心中“骗南方人”的计划。
9月底,侯凤云给桂林的李育武通了话,说鹤璧是个开发城市,建筑工程活儿多,她正在通过亲戚联系工程。
正为接不着工程而焦急的李育武闻讯后很激动,迫不急待地请她联系,并许诺,一旦合同到手,就给侯凤云好处费。
扣下电话,侯凤云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为了把戏演得逼真,侯凤云知道光靠她一人是不行的,于是,她就开始有意识地寻找着“合作伙伴”。
一天,侯凤云来到市区邮电大厅,一位胖乎乎的正在打电话的人引起她的注意。这个人50多岁,个头不高,目光很精明,像个生意场上的人。侯凤云觉得此人当个精于算计的“施工员”是没说的。
这名男子很警觉,面对侯凤云的主动搭讪,开始说话很慎重,看见她没什么恶意,就说,他叫刘全录,本市浚县人,在淇滨开发区办有一家公司,虽说公司只有他一个人,但大小也是个“经理”。
侯凤云从对方半遮半掩的言语中看出,对方也是个跑南窜北的老江湖,看得出来也善于玩空手套白狼,她不由得心中暗自欢喜。
通过几次交往,侯凤云很快和刘全录成了“好朋友”。一天下午,在刘全录的房间里,她向他摊了牌,她请他做“施工员”。
刘全录笑笑,算是默许了。
11月初,侯凤云再次向广西打了个长途,说矿务局供电处有4栋家属楼的工程已联系好,她和供电处“王处长”交往有深度,请李育武来鹤壁市考察。
李育武回电说,过几日就来。
侯凤云一听大喜,她知道“鱼”快咬钩啦。就加紧了行骗的进程,并想方设法拼凑了一枚鹤璧矿务局劳动服务公司的公章。
供电处4栋快要竣工的家属楼是真,那只是侯凤云私下打听到的。至于“王处长”,侯凤云物色了芬的妹夫王某,至于王某会不会答应,侯凤云心中早有数:有钱能使鬼推磨。果然,重金之下,见钱眼开的王某果然同意了。
有了公章,有了“王处长”,有了“刘施工员”,就缺一名“会计”了。
她和刘全录去一家医院,见一位高高大大的40多岁的中年妇女,很像个机关工作人员侯凤云就主动上前打招呼,并很快弄清对方
的身份:她叫杨某,在这家医院工作,丈夫在外地工作,她
收入不高,带着一个上学的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侯凤云妹妹长妹妹短的称呼杨某,说是要请她一块做生意,有了钱,给她买一套商品房,杨某大为高兴,也不问做何生意,稀里糊涂就成了杨凤云的“会计”。
骗人不成骗自己
1997年11月13日,李老板带着一名技术员,兴致勃勃地来到鹤璧市。侯凤云第二天领着俩人来到供电处4栋就要完工的楼前,请李老板“考察”。
回到宾馆,侯凤云说,要装修的共162户,4000余平方米,她为了找关系,花了不少钱,李育武心领神会,当即取出1000元现金,请侯老板笑纳,并拍胸脯打保票,合同一旦生效,就给好处费。
紧接着,侯凤云导演的“戏”中的人物一一登场了。
15日上午,侯凤云领着“刘施工员”敲响了宾馆的门,李育武接待神仙似地敬烟端茶,拿出在广西施工时的工程项目照片请对方“审查”,又殷勤地让“刘施工员”到“唐人街”饭店大吃一顿。
下午供电处“王处长”也大驾光临,更让李老板诚惶诚恐,拿来有关手续和营业执照请处长大人过目,酒足饭饱之后,“王处长”笑眯眯地说:还行,活儿看来干得不错,比本地人干得好。这工程给你们不容易,幸好我和王会计意见一致,再说,侯老板和我的关系……
第二天,侯凤云和“王会计”(杨某)上门,和李育武老板谈了话。
这么多人的出现,让李老板完全相信了,他痛痛快快地在侯凤云盖有鲜红公章的合同上龙飞凤舞般签了名,盖了章。
第二天,李育武兴高彩烈地返回了广西,准备购买了装饰建材,大赚一笔。
1997年12月7日,李育武从广西押着价值25万元的铝合金返回鹤璧,侯凤云私下通过亲戚的联系把货卸在矿务局劳动服务公司下属单位的车库里,这里离施工的楼房很近,李老板看着也觉得放心。
侯凤云又领着“王会计”来过一次,“王会计”又写了几个条子,与李老板商议付款,最后,商订先预付60%的定金。
大事将成,李育武惬意地躺在宾馆里,用手机向广西打电话,调兵遣将,准备大干一场。9日上午,侯凤云来找李老板,说是因款项较大,合同需到公证处公证一下。李老板也觉得在情理之中,就把自己那份合同交给她。
走出宾馆,侯凤云在一处角落里撕碎了那张半文不值的“合同”后,就连夜找到刘全录,用事先雇好的人和车,把价值25万元的铝合金转移到市郊一家农房,然后就躲起来,准备风声一过,卖掉铝合金携款逃之夭夭。
10日上午,李老板左等右等不见人,就不放心地来到存货地点,一看,不由大惊失色:铝合金不见了。
看守库房的人说:头天晚上有人拿着库存单拉走了全部货物,再问,对方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侯凤云用南方人骗她的招数又骗了南方人,她躲在暗处,看着李育武急得到处乱窜的样子,心里像喝了蜜一样。
李育武却没有像侯凤云一样自认倒霉,一去了之,而是在无望之中,走进了鹤璧市公安局矿区公安处。
报案后,矿区公安处长芦振芳立即向市局作了汇报,同时安排精兵强将,兵分几路,开展破案。
民警们循着蛛丝马迹,经过24小时的工作,就摸清了案情,并很快将侯凤云、刘全录、“王处长”、“王会计”全部抓获。
望着失而复得的铝合金,李育武觉得一切仿佛在梦中。
而侯凤云面对威严的公安干警,却大喊大叫:我这是报复,南方人骗得我倾家荡产,我就要以牙还牙!”
骗子终归是骗子,他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而侯凤云这种“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却把她及她的同伙骗进了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