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4月02日
新闻广角
03

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发掘记文/冯贵华

龙岗寺位于南郑县梁山镇爱国村,东与汉中市区隔江相望。

它依附的梁山山脉主体由距今11亿年至2500万年的灰岩和变质岩组成、环绕着众多由寒武系列志留系泥岩构成的缓坡丘陵,是国内外有名的地质剖面之一,早已为科学家所瞩目,20世纪20年代以来,陆续有专家、学者来此考察。1980年与1985年,西安矿业学院专家阎家祺及陕西考古研究所,先后在梁山、龙岗寺30平方公里范围内采集到近千种打制石器。尤其是在龙岗寺院西侧约10米处,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屡有数以千计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动物化石出土。该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80米,在旧石器时代地层之上分布龙山文化堆积层,长宽各约50米,文化层厚15~30厘米,总面积2500平方米。

龙岗寺旧石器遗址出土的石器类型众多,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石球、石锤、片石等,制作粗犷、器形原始,大部分保留有砾石面,并与大熊猫、剑齿象、羚羊等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伴生,专家认为这里是旧石器时代为数不多的石器加工场之一。

有关专家从梁山的地质、地貌及出土石器的制作技术方面研究分析,龙岗旧石器的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经测定距今120万年以上,早于蓝田猿人遗址,文化上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后一阶段。这批旧石器显示了原始、古拙、粗犷的风貌,兼具我国华北华南旧石器文化共有的特征。

龙岗寺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汉中旧石器时代文化空白,对研究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和传承关系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从而说明梁山地区乃至汉中盆地是古人类栖息、繁衍和生活的一方乐土。

龙岗寺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现发掘面积1875平方米,清理墓葬430座,出土原始人完整遗骨残骸200多具,葬式分单人仰身直肢葬、二人葬、二次葬,还有孩童翁棺。其中老官台文化李家村类型墓葬7座,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墓葬423座。这个墓地不仅保存完整,而且延续时间较长;墓葬不仅分层相互叠压,分布集中,而且随葬品极为丰富,共有3000多件,有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其中人面壶、彩陶片、船形壶、兽头尖底瓶、人头彩陶壶、印纹的陶等文物精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在墓地的外围及个别墓葬之间发现了老官台文化李家村类型灰坑9个,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灰坑158个,以及少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灰坑。

经专家测定,龙岗寺遗址为新石器早期遗址,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系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阶段。

龙岗寺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423座墓葬的发现。这个墓地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东西宽30米,南北长40米,总面积1200平方米,整个墓葬由下而上分层相互叠压埋葬,在第6层和第5层的周围环绕着密集的仰韶文化半坡类灰坑,这种灰坑环绕墓葬的现象尚属首次发现。

龙岗寺新石器时人遗址的发掘,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渊流、分期、墓葬分布、埋葬习俗、社会经济及社会组织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进一步表明汉中盆地至少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龙岗寺遗址的发掘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1986年中科院左脊椎动物研究所黄蔚文等4名专家对龙岗寺遗址考察之后,把龙岗寺旧石器遗址列为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1988年10月21日,美国奥勒根大学考古学教授迈尔·阿斯金考察了龙岗寺遗址后说:“我从这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根源。”199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了300多件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目前已在省历史博物馆的陕西古代史第一展室陈列,公开向国内外展出。1993年,中科院将龙岗古人类文化研究列为中国社会科学基金十大重点项目之一。

主持龙岗寺遗址整个发掘工作的省考古研究所魏京武、杨亚长执笔编写了《龙岗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并由中国文物出版社于1990年8月出版发行,为了解龙岗寺新石器时代遗址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1992年,龙岗寺古人类遗址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