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旧书经营火古城
文/张根社
西安作为一座历史名城,自古以来就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读书、爱书、藏书是许多人的由衷嗜好和孜孜追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里的图书经营业蒸蒸日上,异常火爆,大街小巷文肆书店鳞次栉比,星罗棋布,而其中遍布街头巷尾的个体旧书摊,则更是特色别具,生机盎然,构成古城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平时,只要你走上大街,抑或穿行小巷,你一定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在路旁的人行道上,一个个旧书摊点席地而设,在几张塑料布或报纸上零乱地摆放一些古旧图书或过期刊物,摊主一言不发地坐在一旁,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停车,走上前来翻阅挑拣。这些书刊大都没有限定价格,一本标价三四元的过期杂志,一、两元即可拿走,若是一本古籍名著,虽一看定价仅几角钱或块把钱,摊主却以质论价,要你五六元甚至八九元钱,你虽几经讨价还价,最后还是掏出高于定价几倍的钱才能将书拿走,因为其与书店同类图书相比,毕竟要便宜得多,而且其中绝对不会有新书中随处可见的错别字。
在西安东郊的纺织城,万寿路,北效的自强路、太华路、南效的小寨、边家村,西效的土门、药厂什字,这样的古旧书摊点数不胜数,随处可见。其经营者大都是一些进城打工族和城里的下岗职工,这些人一般都具有一定文化层次,识别得出书刊的价值优劣,好销与否。其经营的旧书除一部分是以极低廉的价格购置于国营个体书店和单位图书室的积压品外,其余的均零散收购于民间,许多刊物杂志则是论斤从收破烂的那儿接手的,摊本钱极少,而盈利颇丰。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这些经营旧书的摊点一天下来交过少许卫生管理费用外,最保守都可净赚二、三十元,个别经营好的有时能赚到上百元。
随着物价的飞升,近年来书刊的价格也随之扶摇直上,一本新书动辄十几元甚至上百元钱,令许多工薪阶层可望而不可及。旧书摊的兴起,既给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促进了古城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减轻了政府压力,拓宽了就业渠道,为许多下岗职工解决了生计问题。更重要的是,他迎合了大批收入有限的文化人的求知需求,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廉价的购书天地。
愿更多的人们跻身旧书经营行业,在这一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既服务他人也薰陶自己,愿古城这道风景线不断拓展延伸,使更多的人从中获得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