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劳动光荣 工人伟大
——访陕西省庆“五一”电视文艺晚会总导演马亚非
年年庆“五一”,岁岁办晚会。今年我省的“五一”电视晚会将怎样出彩、出新、出奇?带着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专程采访了电视文艺晚会总导演马亚非。
西安东郊一家普通饭店的客房被三只床几乎占去了所有空间,晚会节目表、排练进度表、舞美效果图贴满了四周的墙壁……这是我们在“五一”电视晚会“心脏”——编导组看到的情景,排练场上的各项指令都是从这里发出的。已近一个月没顾上回家的马亚非,坐在床头边吃着盒饭边向我们介绍着。
马亚非曾在1989年以演员身份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五一”电视文艺晚会,自1991年起他几乎包揽了历届“五一”电视晚会,先后担任副导演、导演。另外,他还担任过陕西电视台’96春节文艺晚会副导演,中央电视台三地春节晚会陕西分会场现场导演。他执导的节目曾荣获1995年全国“五一”电视晚会一等奖。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大事喜事多,‘五一’电视晚会将怎样突出特色呢?”记者问。
这位貌似稳健内心却不安份的导演,一说起晚会便神采飞扬:“这台晚会我得始终抓住‘工人、劳动’这两个主题,着力宣传工人阶级的光辉业绩,让普通人、老百姓、平凡事在晚会上唱主角,地地道道聚焦于职工情感,真真切切地反映职工心声,融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
谈及晚会节目内容时,马亚非显得有些激动:这台晚会与前几届相比,最大的特色是所选节目以自编自创自演为主体,演员绝大部分是来自生产第一线的职工,95%的节目是职工自已创作的,节目内容大多取材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如配乐故事《沉甸甸的台历》,歌曲《深情》均取材于西安机务段工会副主席刘建武生前的感人事迹。节目形式以小品、歌曲、舞蹈为三大支柱,溶进曲艺、戏曲、花絮、采访、说唱、绝活、游戏等艺术与准艺术品种,使这台首次通过“陕西卫星电视”转播的晚会隆重、热烈、轻松、欢快。
访谈中,马亚非多次动情地说,摄制组成员非常敬业,编导组成员夜以继日的干,音乐组在录音棚里一呆就是32个小时,大家几乎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一些协作单位也是鼎力相助,要人给人,要场地给场地。截至目前,“五一”晚会剧组已先后调动了36个单位的430多人参与节目的排练,大家只有一个心劲,那就是用集体的智慧和汗水,在本世纪末,为全省职工奉献一台满意的庆“五一”电视文艺晚会。
这台晚会采用内景与外景、舞台表演与现场演出、主会场与采访点、艺术性与参与性、实地拍摄与后期制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通过节目、花絮、外景等镜头调动,尽力做到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大小统一,远近合谐,使晚会大场面、全方位地得以展现。
这台首次“上星”转播的“五一”晚会究竟如何?还是恭请咱们的职工朋友来评判吧!
本报记者桂子
实习记者焦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