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4月16日
新闻广角
03

章克标在招摇

文/杨乾坤

一个百岁老翁的征婚巨照,赫然于某报的“首善之区”,同日该报的《人物》版上,还就其作了《百岁征侣》的专题报导,又几占一个整版。

何方仙翁,以至于此,真令人羡而慕之,慕而思之,咦!猛可里仔细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此人是汉奸章克标!

章克标能苟活到今日,徒有百岁,大抵与其心态有关: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之事。于是唾面自干,恬然于世上,更加之私欲膨胀,便瓦釜雷鸣般招摇了。

章氏的招摇,其一是自己觉得尚有筋力,鸳鸯不独宿,而“征伴求侣”,以引起轰动效应;其二呢,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自我炒作,标明他这个尤物是“世纪老人”。近几年来,他就不甘寂寞,吹擂有加,甚至还出版了洋洋五十万言的回忆录,不自量力地命之曰《世纪挥手》,以此而欺世盗名,因之召来一些不明就里的人的爆炒,一些传媒也糊里糊涂地宣扬,一时间,竟将其吹捧得醉卧赞扬声中,了不知南北。廉价的光环更相叠加,什么“文学老人”、“海派文人”,“世纪老人”等等,不一而足。某报将其报导在《人物》版上,章克标竟然成了“人物”!

说他是“人物”,他居然能话到百岁,而且在同辈人大抵作古之后,他还能以口舌笔墨招摇;然而他绝非“人物”:三十年代,他奔走了名人、名媛和富豪间,写点花边新闻,充其量是个三流文人,他那被吹嘘为成名作的《文坛登龙术》,其实是一部轻薄无聊之作,出版后,当即被鲁迅先生著文斥之,又痛骂其为“豪家儿的鹰犬”。抗战其间,他又认贼作父,堕落成为汉奸,曾任汪伪中宣部科长和汪伪浙江日报总编。大浪淘沙,他自然被人民弃之如敝屣。不意近几年来,他探头探脑,以至利令智昏。他拾起以被鲁迅骂过而自豪的唾余,又因写了点文字,便以文化名人自居,犹有尘埃嫁时镜,东涂西抹不成妆,将自己卑劣渺小的一生祭为“世纪挥手”!

只是不知他这所谓的“挥手”,又如何个“挥”法。是步胡适之后尘,以为“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便雌黄信口,发而“挥”之,将其肮脏的历史抹掉,再贴以金;还是觉得自己大节有亏,如“贰臣”钱谦益那样,自责一生“无一事可及生人,无一言可及册府”,而“挥手”自兹去;抑或是顾盼自雄地“挥手”炫耀,张扬自己的价值?看来是后者。因为他对自己有“精辟”的总结:“我这一辈子不知经过了多少磨难与责骂,只要自己认定的真理,就要有被人视为异类的勇气。”俨然是真理的化身,将错误刺谬都归罪于他人。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当汉奸也是他“认定的真理”,则见其龌龊之程度,他写回忆录,真实性和客观性能不令人怀疑么?

所以在他混迹文坛时,就被鲁迅鄙而斥之,他当汉奸后,倘若鲁迅尚在,定会对其大加鞭挞的。而章克标以名人自居,真以为鲁迅骂出了名人,更在鲁迅身后五十余年的今日,硬拉其作“先辈和师伯”,大旗虎皮,何其雄哉,然而实在乏味。鲁迅先生早就看出了此类人物的伎俩,慨然道:“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击和被冷落,一瞑之后,言行两亡,于是无聊之徒,谬托知己,是非蜂起,既以自炫,又以卖钱,连死尸也成了他们沽名获利之具,这倒是值得悲哀的。”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便有了招摇的无聊之徒,便有了章克标这样无聊之徒的招摇。招摇招摇,欲显一世之雄,却沦为卖弄,卖弄之不足,最终沦为小丑。所以事实往往与英雄们的预算不同,虽可不顾脸皮招摇,但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