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
文/伍昶
长期以来,关于佛教传入中国之始,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有一天做梦梦见一个硕大金人,尊严而慈祥,头上有一光环,犹如日月,光华耀人。金人始初在宇间悠然飞行,后飘然升空,迳往西方而去。明帝感到惊异,把梦境告诉群臣,让他们推测吉凶。朝臣们彼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清楚。
太史傅毅广闻多识,说:“臣闻前朝霍去病攻打匈怒时,曾把匈怒休屠王供奉的金人带到长安,献给皇帝,汉武帝下旨将金人置于甘泉宫,烧香崇拜。时过180余年,屡遭战乱,如今金人早已下落不明。据说那金人是西方天竺的佛祖。陛下莫不是梦见了佛祖吧!”历来说西汉武帝时霍去病将金人带到长安,并以此定为佛像传入中国之始,此实讹传,其始作俑者就是傅毅。
汉明帝熟读儒家典籍,还亲到太学讲经,却不熟悉天竺的什么佛祖,听了傅毅的话,很感兴越,就派出蔡愔、秦景等人前往西方去求佛法。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一行历尽艰验,西行至大月氏,遇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二人,便邀请他们携带佛像和经卷《四十二章经》,用白马驮着,一同回到东汉都城洛阳。汉明帝对友邻佛国的两位高僧异常敬重,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下诏在洛阳城西专门修建了一座规模宏伟的佛寺,供两位高僧居住、译经。驮经白马也养在寺中,故称“白马寺”(寺址在原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在今洛阳市东10公里)。
依这个传说,洛阳白马寺的建成,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这里因此被誉为“释源”,意即佛教传入中国的发源地;亦被称为“祖庭”,即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庙。
关于“白马驮经”的传说,流传广远,然而附会甚多,实不可靠。据佛学家们考证,摄摩腾、竺法兰这两位高僧,是否确有其人,尚存疑问;所谓《四十二章经》原文亦系后人抄辑,并非早传入中国的佛经。传说中的人物、情节、时间、地点,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矛盾百出,不足凭信。
既然“白马驮经”的传说不能视为信史,那末佛教究竟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呢?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般认为在西汉时期。据《洛阳伽蓝记》《魏书·西域传》《大唐西域记》等书记载,公元前一世纪时,佛教已通过“丝绸之路”先后传到了西域的干阗、龟兹、疏勒、莎车、高昌等地,这是佛教传入我国新疆地区之始。又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魏鱼豢《魏略·西戎传》记载,西汉哀帝刘欣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信奉佛教的大月氏王的使者伊存来到长安,博士弟子景卢(一作秦景宪)从伊存学习浮图(“佛”的另一音译)经。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及中国人诵习佛经的最早文字记录。故公元前2年被公认为是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之始,距今恰好2000年。汉都长安(今西安市)作为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城市,的确值得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