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有感于“工人没歌唱”
郭建军
“五一”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自己的节日,笔者所在的单位拟组织一场职工歌咏大会,然而却苦于找不到一首能和“工人”生活贴近,和现实贴近,且叫得响的歌曲,使大家在自己的节日里自豪地引吭高歌。有位同志在一家音像中心翻了近600张唱片,花了一上午时间,忙了一头汗,却是徒劳而返,空手而归,不得不叹息道,找一首反映工人阶级磅礴气势和火热生活的歌真是太难了!
其实仔细回想一下,我们便会发现这种现象只是近年来才有的事。以前,工人不仅有歌唱,而且量多质优,唱起来铿锵有力,回肠荡气,如以前唱过的、且长久不衰的《咱们工人有力量》、《团结就是力量》、《金梭银梭》、《环卫工人之歌》、《我为国家献石油》等,真正唱出工人自己的心声,起到鼓舞斗志,增添干劲作用。想当年,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曾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叫多少工人引以为荣。心中的豪爽,一唱而出。
工人阶级没歌唱,究其原因,一是文艺工作者没有去接近工人,远离工人的火热生活,没有生活积累,因而难以创作出叫得响的歌曲;二是有些文艺工作者觉得“工人之歌”远不如流行歌曲经济效益好,不愿去投入精力、人力。当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工人都连一首鼓士气,振精神的歌曲都没有,这不得不令人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