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下岗职工身体状况普遍欠佳社会各方应予关注
笔者最近对几家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身体状况调查发现,下岗职工身体素质普遍差于在岗职工,有的下岗职工患有多种疾病,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治,这种现象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笔者了解到,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工人,患有心脏病和贫血,按说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或少从事重体力劳动,但他现在是下岗工人,每月170多元的最低生活保证金,因单位没能接时交纳养老统筹金而无法按时拿到手,他爱人是家属,没工作,女儿考上大学要每月寄钱,还要为她准备学费。另外,两个老人还要赡养。虽然单位没有明文宣布取消公费医疗,但许多已去世多年的职工的医疗费、丧葬费都久拖未报,像他这种情况更没指望了。因此他只能有病忍着,连药都吃不起,每天用人力车为厂家拉运氧气瓶,每趟只挣2元钱,来回10余里,像这样的重体力劳动,就是一个强壮的小伙子也难以承受。
像这位老工人的情况在下岗职工家庭绝非少见。尽管下岗职工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造成下岗职工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大致相同:
一是精神压力过大。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下岗却不是一件弹冠相庆的喜事,他们在并非自身原因的前提下,一下子失去工作,心理上不可能平衡,甚至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自卑感和抱怨情绪,都是正常的。但这时如果失去了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情又怎能轻松自在呢?下岗职工的这种低落情绪,确实是身体健康的大敌。
二是过度劳累。下岗职工往往有一种强烈的欲早日摆脱逆境的愿望,都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干出一番事业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往往一身兼数职,超常支配体力,其休息时间很少,更别说适当放松自己了。
三是生病不治疗。因为经济困难,也因为工作排得太满而无暇顾及身体,尤其是对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往往有一种“抗一抗,咬咬牙,就过去了”的心理驱使。但这样的结果却往往酿成小病不治,拖成大病又无钱治的后果。
除上述三个主要原因外,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不尽相同的因素。但无论原因相同与否,下岗职工身体素质普遍低于在岗职工,许多下岗职工患有各种慢性病——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张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