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天公作美 家长尽心 各界支持 考生尽力
目击高考第一天本报记者桂子杨乾坤杨令青
倍受关注的1999年高考昨日开始,考生们又到了过门槛的时候,好在今年天公作美,陕西并无酷热,气象台传来的消息说,在7、8、9三天里仍以多云为主,这无疑给考生们装上了“临时空调”。社会各界对高考也纷纷行“注目礼”:6日晚中央电视台“现在播报”有两条新闻涉及高考;除了天气外还特别叮嘱考生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
今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为340万人,其中应届高中毕业生为233万人,报考文史类的考生为107万人,报考理工类的考生为209万人。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增加约20万人,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增加48万人。我省今年高考有128495名考生参加,共设241个考点,107个考区,5442个考场,今年我省高考录取比例为41.54%。
昨日上午考试科目为语文,本报记者分别在西安、咸阳、宝鸡探访了6个考点:
西安市第一中学 大门两旁悬挂的“苦读十年寒窗、今朝展翅高飞”条幅格外醒目,狭窄的校门口巷道,熙熙攘攘的家长企盼着儿女们能考个好成绩。家住西郊的学生家长李毓轩说,今年国家高校招生增加了48万人,高考录取概率大大增加,为我们学生和家长也减轻了压力。多少年的心血,多少年的企盼,今天总算有了个结果。一些家长聚成堆,围成圈,谈论着各自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兴趣志向。11点50分,当校门打开,600多名考生涌了出来。家长们急切地寻找着儿女,有的见面抱作一团,或拍拍肩膀,或低头耳语。考生刘晓彬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考题不难,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挺有意思,也容易发挥。此时,西安鸿联9696电话信息台工作人员不失时机地给每位考生手中送上一份2000年历卡片,背面注有考分查询专线等。在环城西路,两辆标有“高考专线”的611路,公交车正笑迎“首战”归来的学子。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 门旁一位卖冷饮的老大妈说,今年不知咋的,家长在校门陪考人数比往年少了许多。记者屈指算来,家长不足百人,友谊西路交通顺畅。一些民营培训学院、进修学院、培训中心展开了“广告大战”,各式印刷品广告塞满了家长的双手。11时左右,沿途慢行道上停了两溜各式轿车,成为折射社会形态的风景。一位家住西军电的家长说,我们几位邻居的孩子今年都参加高考,家长的心态普遍比较平和,今年的社会大环境较好,各界对高考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作为家长只要给孩子把握个大方向就行了。陕西华海旅行发展公司特别推出“钟点房”特殊服务,使莘莘学子们免受炎热中的颠簸之苦,为下午的冲刺养精蓄锐。
陕西省西安中学早8时25分,门前就集聚了一大片考生及家长。刚刚下过雨,天气凉爽,以往考生家长手里的汽水、矿泉水,变成了里面装着准考证和考试文具的透明塑料夹。考场的教学大楼上醒目地垂下两个条幅:“沉着应考认真答卷,严格考纪严肃考风”。两名公安干警站立学校大门两侧,验证进入。
8时45分,学生已进入“战场”,有的家长陆续离开,但有一批家长们却坚守校门。一位西安车灯厂已内退的女工周秦玲,家住郊区十里铺,女儿在铁三中上学。头一天她叫女儿住在城里孩子的奶奶家,她今天不到7时就开始骑着自行车往城里奔。把女儿送进校门后,她还不肯找个地方歇一会,倚着自行车要等姑娘出来。她说自己是“老三届”上山下乡,没学到什么知识,希望就全都寄托在姑娘身上了。
西安市第四中学 只见大门两边的小商店门前的台阶上,齐刷刷地坐了两排家长,大部分是女同志。一位姓谢的家长说,“女人爱操心嘛!”西安毛纺厂的张师傅,与妻子各请了两天假,专门陪孩子考试。他说:“单位效益不好,孩子考上了,得一大笔学费,发愁。但考不上,没办法,更愁。”他儿子在省重点89中学就读,又是学校的重点班,他们对儿子充满信心。”为了让儿子吃好休息好,他们和儿子中午回家、来校都“打的”,一天花30元的车费。他说,“这钱该花。”
11时半,一声铃响,首场“战斗”结束,一个女孩被人群挤到记者身边。她叫柴欣,西安中学学生,考的理科。她说,今年的题量不算大,时间充足,她用了20分钟时间检查。她说,她不让父母来,知道父亲在外面,心里无形中有一种负担。她说今天自己发挥的还不错。在39中考文科的赵曦也说,题量适中,一点也不紧张,临场发挥挺好。但是学校旁边搞基建,有些吵。
宝鸡石油中学节气虽值小暑,宝鸡市却因连续阴雨而显得凉爽。记者见到,自早晨7至8时许,考生已陆续到达。考场内,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标语也十分醒目:“选拔人才,科教兴国”。“冷静思考;沉着答卷”。考场外,考生和家长人头攒动,校门外的马路上,金台交警大队东风路中队长冯满祥正带着几位交警,在疏通过往车辆,为考生值勤。
考生们满怀热望,又信心十足,送孩子前来考试的家长们,更是以亲情和至意给孩子以鼓励。入场铃声响过,考场内一片寂静;考场外还留下二百多名考生家长,雨中,但见雨伞一大片,并雨伞下企盼孩子成才的父母,可贵天下父母心。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下岗女工说,因其家境清贫,所以今天早晨也只是给孩子下了碗面条,送孩子来,为的是让孩子心里平衡,她希望孩子争取好的前途,于是激励孩子:“要有自信”。
11时30分,雨过天睛。家长们在引颈盼望,接到孩子,会心一笑。考生自考场出,或谈笑风生,或神色自若,尚未见神情沮丧者。凤翔县关中工具厂吕先生夫妇接着孩子吕日明,记者问:语文题难易程度如何,日明答:“中等”。又问其考得如何,答日:“可以”。
咸阳市秦都职业教育中心(原市第三中学)
10点30分,门口约有50余位家长或坐或站,扎堆聊天,等儿女们出来。礼泉县骏马乡坡南村的南志栋说,他早上4点钟就起床了,吃完饭又煮了些鸡蛋,骑车20多公里送到在咸阳上寄宿中学的儿子处,父子共赴考场。这三天中,他每天都必须这么做。他一字一顿地说,要给考生吃鸡蛋,又顶饥又耐渴,还不上厕所,先不说这里有无科学道理,仅仅这行动,应该是一个很有力的精神支撑了。
另一位考生刘晶的家长是陕建十一公司下岗职工,他说,儿子去年仅差十几分,今年再搏一次,一会我用自行车带娃,少跑些路。看着他光脚板上落满灰尘的皮鞋,我向考场里他儿子发出无声的呼喊:刘晶,加油啊!
据悉,在这个考场应试考生约880名。11点多,接人的车陆续多了起来,皇冠、公爵王、桑塔纳,居然还有一辆救护车,当然,更多的是摩托车和自行车……
11点35分,首批考生出现在楼门口,边走边议论。南志栋的儿子南波在差不多人将走完时才出现,南波自称语文感觉还可以,老南说要带儿子出去吃一顿,然后租个清静的农民屋睡一觉,准备应付下午的化学考试。他整理了一下车头的花布兜兜,骑上那辆伴他十几年的62型加重飞鸽,载着儿子南波、载着希望,奋力向前蹬去……
七月七日,天时、地利、人和,是个难得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