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电脑正向我们走来
电脑热思考之外传
不知何时,电脑已悄悄地侵入到了我们的生活。
除了在工业、交通、商业、金融界大显身手外,电脑确实已贴近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模糊控制洗衣机、自动电饭煲、数控电冰箱、自动洗碗机、ABS汽车防抱死装置、手机、电子防盗门……。那一件能离开这小小的电脑芯片呢。
人们在使用这些电子产品的同时,还在试图与电脑再亲近一点,再熟悉一点,就说西安劳动南路上的电子市场,三四年前,记者前往采访时,还可以骑自行车在开张的或没开张的摊位间穿行,前几日又去,里面人挤入,每个门面都忙得不亦乐乎,很多人是来“攒机”的,花同样的钱,性能却比品牌机高出一截。何乐而不为。人群中不时见到胸别校徽的大学生,穿行在各个柜台之间,了解硬件的性能价格比,讨论是否升一次级。当然“电脑热”也不乏其他年龄段上各个社会层面上的人们,一位退休的机关干部,乐呵呵地说:我退休后买了台电脑,写写文章,上上网,其间乐趣无穷。现在,老伴、儿子也喜欢上了电脑。
中国的家电业界也不甘落后,开始向电脑网络领域进军。
曾记否,早先的苹果、IBM抢滩中国之时,联想、方正、金长城奋起,振兴民族电子产业,这才几年功夫,仿佛春雨过后的笋尖,忽拉拉冒出一大批电脑品牌:TCL、厦华三宝、熊猫导航者、海信海飞、清华同方……,这些电脑瞄准的不仅仅是“发烧友”,而是广大的工薪消费层。CPU、显卡、声卡速度不必太快,硬盘、内存也不必太大,但彩显配置要高,声卡配置要好,广告也突出渲染高保真、环绕立体声效果。这里,电脑的工具成份已让位于娱乐成份——开始向家电化迈步了。 业界将此称为“后PC时代”。厚厚的说明书将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家电的融合,是实用、易用和经济。同时,切实转变过去的技术中心观念,转向消费者,转向信息消费、转向服务。
在实际的运作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机、VCD(核心技术就是电脑中的一个解压板)的产销已与这种“后PC时代”不谋而合。已从大众口袋里掏走了上百个亿,而实际上,在这个消费领域里的金矿才刚刚露头。
无怪乎国内的大公司、小公司、不大不小的公司都急急忙忙往这趟车上挤,对老百姓而言,这是个喜讯,不信,你等着瞧,不出半年,PC准掉价。
(此文是电脑外行写就,故称为“外传”,再深究,需内行写,请读者关注明日“电脑正传”。)
本报记者杨乾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