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记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李大年
大写的人生
他是大海的儿子,可偏偏爱上了文化积淀丰厚的黄土地。三十二载风雨春秋,这位当年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已成为蜚声全国的软木专家。他,就是西安林化厂党委书记兼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李大年。
李大年出生在浙江舟山群岛,南中国海挟风带雷的波涛伴随着他度过了少年时代,鸦片战争无数仁人志士的民族气慨浸濡着他稚嫩的心灵。他从小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发奋学习”。195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学工业系。毕业时他毅然响应党的“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来到西北农业大学执教,两年后又被组织上调人西安林化厂,这一干就是整整三十年。
六十年代初,西安林化厂处在创业阶段,工厂作业环境十分艰苦。软木砖车间抽风机的连轴节经常发生故障,工人急得团团转,车间领导一筹莫展。到厂不足半年的李大年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连续跟班生产,终于找出了问题症结,并及时纠正了工艺计算中的失误,使车间迅速恢复了正常生产。时隔不久,车间的生产皮带发生断裂。在一个作业班里,维修工修了5次,坏了5次。李大年知道后,顾不得吃饭,急忙查阅有关资料,认真计算各种技术参数,断然采取了改变型号、加大轮径和增加皮带根数三项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了皮带断裂现象。工人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这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还挺有能耐!”
“文革”期间,遭受迫害的李大年顶着“臭老九”和“反党分子”帽子,仍倔强地认定要“促生产”。就在别人忙着写大字报、揪走资派时,他却自己动手设计制造了橡木生产线上的小炼胶机,并与其它几位同仁坚持对软木纸前工序进行改造。该技改项目于1970年作为林业部的先进成果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李大年盼望已久的科学春天终于到来了。大量的国外文献资料拓宽了他的思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科研天地。李大年多年的知识积累一旦与新的科学知识水乳交融,便象火山一样爆发了。他研制的软木垒球芯、耐油耐芳烃软木橡胶纸(垫)分别获得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和陕西省科研二等奖以及陕西省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主持开展的软木地板和树脂软木系列产品填补了中国软木工业空白,全部技术性能超过国际标准,不仅在国内多次获金奖,还曾荣获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银奖。该项技术被国家经贸委评为国家综合利用优秀实用技术,被确定为1998年国家级新产品。李大年以其智慧才干和显著的业绩,荣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沧桑的岁月悄然爬上了李大年的额头,斑白的银丝已漫上两鬓,时间毫不留情地改变了他的容颜,但没有改变他追求事业的脚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汲取的同时发展,是李大年的独特风格。他锲而不舍地又研制出最新的化学链技术,用很少的投入就能快速将废橡胶得以重新利用,年节约原材料48万元。李大年在软木工业的建树,已成为可观的无形资产。沿海一些企业集团愿出重金聘请他,但被他婉言谢绝了。
他是大海的儿子,更是古城的骄子。他离不开这片黄土地,他的根已深深扎入这片热土。李大年,把人字越写越大!
本报特约记者田慧记者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