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人间自有真情在
——记含辛抚养弃婴的赵玉兰老人
今年已经68岁高龄的古城老太太赵玉兰本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老伴是退休干部,子女早已成家立业,多年来一家人感情很好,全家一团和气,可是自从赵玉兰捡回弃婴毛孩之后,这个家出现了裂纹。
1989年9月7日,赵玉兰从医院看望病人回来,看见路边放着一个用棉被包着的东西,她抱起来一看是个弃婴,身上挂着一张纸条:出生于1989年9月5日,这时天已傍黑,又下起了雨,婴儿“哇哇”地大哭起来。“谁这么狠心,把出生才两天的孩子丢在街头,真是造孽呀!”心地善良的赵玉兰心里猛地一颤,毫不犹豫地将孩子搂进了自己怀中。
回家以后发现孩子脖颈上有一个指头蛋大的肉瘤,是个病孩,别人劝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赵玉兰怕送去难养活,便决定自已收养他,并给孩子取名叫毛孩。
毛孩走进这个家后,赵玉兰可忙坏了,她给孩子买来奶粉,奶瓶,耐心地给孩子喂奶,孩子屎尿拉下来,她又毫不厌烦地换尿布,洗尿布,每天忙着孩子的吃喝拉撒,再也顾不上这个家了,有时连自己的亲孙子、孙女都顾不上照看,全部心思都操在了毛孩的身上,老伴和儿女都对她有了怨言。
随着年龄的增大,毛孩脑后的肉瘤也跟着长大。更为严重的是毛孩已经两三岁了,仍然不会说话而且大小便失禁。这样,家人的反对情绪更大了,原本和睦的家庭因毛孩的加入风云突起。为了缓和家庭矛盾,赵玉兰于1993年秋天带着4岁的毛孩悄悄走出了这个幸福的家,在西安搪瓷厂附近租了一间窝棚住了下来。
离家后的赵玉兰从此开始了她和毛孩住窝棚、捡破烂相依为命的辛酸日子。她弄来一辆三轮车,每天天麻麻亮她就起身了,将毛孩用破口的被褥一裹放在车厢中,然后费力地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就这样,6年的时光从他们的三轮车底下转过去了。
为了防止毛孩的两腿的肌肉因长期不运动而萎缩,60多岁的赵玉兰无论严寒酷暑每天都要坚持扶着毛孩锻炼走路。时间一长,原本硬朗的赵玉兰竟熬成了一个驼背。岁月不饶人,一年多时间后每天扶毛孩走上几步,她就累得气喘吁吁,歇一会儿,再走……扶着毛孩走时赵玉兰黯然伤神:她毕竟不能陪毛孩走完太长的风雨人生路呀……
赵玉兰蹬三轮车捡破烂抚养病孩子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周围的人。为了给她减轻一些负担,人们纷纷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一块钱,一斤面,半斤油……赵玉兰借居的居委会也给了她极大的帮助:水电费全免。西安某医院神经外科住院部吴主任被深深地打动,决定免费为毛孩做全面检查并手术治疗。经医院检查,毛孩患的是先天性颅骨缺损并脑积水,脖子后的肉瘤,原是一部分小脑组织,因颅骨缺损,裸露在外。后来医院又两次为毛孩进行手术治疗,并免收医疗费一万多元。
在毛孩住院治疗期间,赵玉兰日夜守在毛孩的床前。出院后毛孩胖了,而赵玉兰却瘦了整整一圈。
现在毛孩的身体比以前有明显好转,原本僵硬的手指可以抓东西了,而说话功能有所恢复,原本只能说一个字“奶”,现在可以连起来说“奶奶”两个字了。
可是赵玉兰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年事已高的她已基本上丧失了维持生活的能力。在笔者采访时,她一遍又一遍地含泪重复:“我这么大年纪了,死就死,可毛孩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我走了之后毛孩怎么办?怎么办?”
她是在问自己,也是在向我们这个社会呼吁。
(章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