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给儿子打工
杨伟宏师傅的儿子下岗了,在厂工会的帮助下开了一爿鞋店,成了老板。
杨师傅是东郊某军工企业的一名老政工干部,儿子当不当老板,对杨师傅来说无关紧要。他家世代没有经商的历史,儿子经商全系生活所迫,他不企盼儿子在几年之后成为腰包鼓鼓的大款,而只希望儿子凭这一爿店安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做生意,踏踏实实地做人,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让多病的母亲和无权无势的他放下心来,杨师傅就心满意足了。可他儿子却不这么想,一门心思想把生意做大,总不满足目前的处境。
他儿子也许真是做生意的料,没出几个月,把鞋店的生意真给做活了,买了BP,又拿上了大哥大,俨然一副老板样。别看他儿子在别人面前春风满面,可回到家里,仍是一个孩子,需要杨师傅的呵护,甚至打骂。前不久,他儿子把旁边一家鞋店给收购了。店铺大了,人手不够用,就想聘两个乡下妹来帮忙。杨师傅首先不同意,说咱们干的时间不长,刚有了一个好开端,就要雇人,一来让厂子里的人说闲话,二来无形中又多了一笔开支。可他儿子不听他的忠告。眼看他儿子要胡整,杨师傅力挽狂澜,召开家庭会议。
会上,杨师傅以家长的口气郑重宣布:鉴于鞋店的情况,需要家人齐心协力,共同把持。于是他决定,平时由老伴和儿媳在店里上班,双休日杨师傅便去店里上班,让她们其中一人休息。这样既解了人员不足之急,又节约了开支。杨师傅的意见得到了全家人的拥护。不料这竟是儿子的圈套,儿子怕他这个“老政工”抹不开面子不肯去站柜台,便设下圈套让他钻。看他主动要求站柜台,儿子高兴地说:“爸,你老给我打工,儿子不会亏待你老人家,每天工资按营业额的10%提取”。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既然说了,就得去做,老子不能欺骗儿子。于是每逢星期天休息,杨师傅便去儿子店里站柜台。八月初,他休假一连站了两个星期的柜台,每天比上班还起得早,先把店里打扫一番,再泡上一大玻璃杯子茶水,就开始了一天讨价还价的买卖。有一天,儿子刚进了一批新凉鞋,他错把183元一双的男式凉鞋当成83元一双给卖了。等晚上儿子进货回来,他还向他表功,说某某鞋爸一天就给你卖掉了十几双,儿子高兴地要给他加工钱,可最后盘点时,才知他把价格给弄错了,儿子无可奈何地说:“爸,你让我一天赔了一千多元!”
柜台站久了,杨师傅也知道了其中的辛酸。现在周围的企业都不景气,下岗职工增多,生意真不那么好做。有时一天清清冷冷地没卖掉几双鞋,儿子就愁眉不展,他常在心里对儿子说:“爸给你打工,虽然连休假日都不休,钱也没挣一分一文,但心里踏实。”(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