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10月27日
维权之页
03

金边债拳:风光不再!

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然而从本月10日开始发行的第三期凭证式国债,并未在古城西安引起相应的认购热情,各发行网点一片冷清,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特点。

10月21日,记者来到报社附近的工行,建行、农行几个网点,均未看到往日争相抢购的火爆场面。在建行莲湖路储蓄所,门口贴着斗大的国债发行招贴,但办理的柜台前空无一人。——在西高开发区几大银行柜台前,银行发行国债的工作人员们显得格外悠闲。他们告诉记者,此现象并非近日才有,自发行之日起就从未如过去发行国债时火爆过。而过去由于排队人太多,行里经常抽调其他人员来帮忙,保安为维持秩序大伤脑筋。

西安工行北大街支行储蓄科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行地处闹市得天时地利,过去不论发行什么都挤破头,卖国债更是人山人海。而全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完成了任务。

正如多次大幅降低利率一样早已让老百姓见惯不怪了,第三期新国债越来越低的利率也开始倒了市民的胃口。这次国债分三年期和五年期,年利率分别是2.78%和2.97%,仅比同期银行储蓄利率高出0.08和0.09个百分点。因而往年人们取存款买国债的景观自然不在。另一方面变革时期,人们对现在乃至三五年内经济走向把握不住。加上国债上市不易,手续繁琐,这无存款取用自如,人们持币自然“二动不如一静”了。

与金融界几位行家交谈。他们普遍认为过去国债发行火爆场面的消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反映了西安市民投资意识日益多元化,开始改变了“千军万马奔一个独本桥”的现状,当然这也与近年经济景气状况欠佳,职工收入速度放缓,子女就学,养老保险、个人医疗开支增大不无关系。但由于国债的“金边债券”信誉,加上从11月1日起国家开征储蓄利息税后,国债不在开征之列,势必拉开国债与储蓄的利差。由于经济杠杆“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相信国债仍将对人们产生较大的魅力,成为人们家庭理财投资的一个重点。

本报记者郝振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