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实堪忧!百人摊不到一个大学生
——宝鸡市百户私营工业企业人才状况调查
私营企业人才状况究竟如何?笔者近日从宝鸡市随机抽取100户私营工业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
调查发现,私营企业虽然主观上求贤若渴,但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条件比较艰苦,难招“金凤凰”:百户企业从业人员总数7841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76人,仅占0.97%;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5946人,占到75.83%。
人才的缺乏迫使企业领导人只凭个人经验粗放管理,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低下,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基础管理工作无序。虽有73%的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普遍被束之高阁,执章不严;62%的企业有产品标准,但无一户企业有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53%的企业有劳动定额,但对相应的资金定额、设备定额、物耗定额、储备定额和费用定额普遍无意识;计量器具不能满足测试要求,有31%的企业本应用器具检验产品质量,却仅凭职工肉眼判定产品是否合格;95%的企业的财务工作不能为领导的投资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等。
——商标广告意识淡薄。商标、广告是企业经营的两把利器,但这百户企业绝大多数却因缺乏相应管理人员而未能较好运用商标广告策略。有的企业注册了商标,却不加以使用;有的企业看不到广告宣传的潜在效益,不舍得花钱做广告,在默默无闻中“守株待兔”;有的企业则认为产品销路好,不用做广告。
——契约行为缺乏制约。工业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对外签订购销合同,这就需要企业有精通合同法规的管理人员和配套的制约机制,但有60%左右的企业却都缺乏这类人员及对签约的有效制约,从而使企业在合同方面遭受意想不到的损失。有18户企业曾因忽视对签约方的了解而遭受合同诈骗;37户企业曾因对合同法规的一知半解而轻视某些重要条款,最终陷入纠纷,耗去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人才是企业的基石。笔者认为,私营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除必须狠抓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外,更重要的是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制定出切实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上各种人才到企业来工作。 (雷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