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的希望在哪里
文/李成
那一晚,我的心碎了。
如果说未能战胜韩国的确是水平有限,那么客场败给实力明显弱于我们的巴林究竟是因为什么?难道再出台一个“二次定位论”,认定中国国奥队本就是一支弱旅,败得一蹋糊涂也是理所应当,让高高在上的决策者们继续泰然处之,说几句不疼不痒的官话了事么?
是给大家一个交待的时候了。不管怎样也该有人站出来,一定得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会一败涂地连最后的机会都没有?为什么花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到头来却还是一场空?到底是谁的错?由谁来承担责任?
中国足协的官们可谓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了,这么多年来无论中国足球遭受怎样惨痛的失败,似乎责任永远是教练和队员的,教练换了一个又一个,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是他们却从来没有担心过头上的乌纱帽。既然是领导,是决策者,是把握中国足球命运和方向的人,那么屡屡失败是不是也应该承担一些哪怕是领导上的责任呢?凭心而论,中国足球弄成现在这个样子,他们全部都应该退出足球界,改行干别的算了。
中国足球的职业化联赛已发展了五年,那么究竟有什么成果呢?首先中国国字号队伍在实力上没有预期的那种质的飞跃,反而被日本等队越拉越远,欧洲的大牌球会已有人准备花两千万来买中田英寿了,而我们的球员还在干什么?其次,职业化五年来,球市和对抗性固然喜人,然而假球、黑哨的指责声也越来越高,在去年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球员身价和工资狂涨,与其能力和成绩极不相符。球员素质低、纪律性差,郝海东和孙继海在关键大赛中因指责裁判而被亚足联禁赛便是例证,其后果和损失无法估量和弥补。就算亚足联有偏见,也是因为我们落后。当然,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被人欺负。实际上这都是由于平时管理松散而造成的!另外,足协对权力、利益把得太紧,从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各俱乐部的经营和发展,而且政策变化无常,该管的装做不知,不该管的伸手太长。总之,种种方面都表明中国足协至少在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其主要官员的责任是不容推卸的。
几十年来,中国足球一直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中国足球界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全面改革。无论走别人的路也好,自己创新也好,总之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整个体制应该改革!因为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有希望。我们需要的是成果,而不是空荡荡的口号。
中国球迷是最可爱的,我们不怕等待,怕的是等待的东西根本不值得。人常说“哀莫大于心死”,谁敢保证球迷的初衷永远不会改变呢?莫要等到我们谁也不愿看球的那一天来临时,再追悔莫及。
给中国足球一条生路走吧!趁着中国球迷的心还没有全都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