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1月18日
维权之页
03

面对效益下滑,陕西扶龙泵业有限责任公司不在开拓市场,凝聚人心上下功夫,而是迭出歪招:随意搜查职工工具箱,大肆扣罚职工。生计难以维持的职工们,发出一声声悲愤而无奈的叹息——

企业,怎能把工人当贼防? 

尽管距厂领导清查工具箱已两月有余,但陕西扶龙泵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扶风水泵厂)的职工们听说有人来了解有关情况,仍个个面露愤愤不平之色,“呼拉”一下将记者围住,七嘴八舌地诉说起他们遭遇的不幸。

去年10月11日至10月15日,对这个公司定额考核的43名钳工、机工,则是一个“黑色”的日子。钳工车间一名师傅回忆那日检查他们车间的情形时说,那天下午厂里突然通知7时30分要开车间职工大会,不到者将按旷工处理。当晚张建礼副厂长到车间宣布要查工具箱,未到的职工工具箱也要砸开检查。随后厂方让职工开锁,不由分说将职工工具箱的所有东西登记在册,几位下班回家不知有突击检查的工人的工具箱便被当场砸开,箱内物品一一进行登记。

“战果”无疑是巨大的。据后来记者在厂方看到的“关于对车间工具箱清理检查结果的通报”称“共查出自制产品价值3706.9元,标准件价值1580.43元,价值总计5287.33元。其中钳工车间自制产品价值1468.9元(共10人),标准件价值1580.32元(共8人),金工自制产品价值2048.8元(共30人),质检科两名检验员工具箱自制产品价值175.4元,机修1人自制产品价值13.8元,共清查各种废钢料700多公斤”。

接下来“板子”自然接连而下,先是厂方公布了清查结果,接下来“经公司于10月20领导会议研究决定,对本次查出人员依照《产品质量处罚管理办法》规定,按处罚额的两倍予以罚款,并在全公司予以通报批评。”此举一出全厂哗然。职工气愤的不仅是厂方不尊重职工人格,认为厂方将职工当贼一样检查,实在是欺人太甚。另一方面对查获物品认定上也是疑团重重。

职工们不平并非无理狡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那些无端被厂方指责为自制产品的东西绝大多数是正在加工的半成品,废料头,但都被不分青红皂白地当作“赃物”来处理,不容有任何分辩。最冤的是两个检验员接手他人工具箱从未打开过,其箱内的物品全都成了挨罚的依据。大伙说:“如果我要偷的话,还放在工具箱中干啥?”

记者见到该厂张副厂长及工会主席孙培峰时,他们均称工具箱为厂方所配,清理检查并无什么不妥。并再三强调目前厂外有几家本厂职工开办的水泵零部件经营部,此次检查是为了杜绝职工“吃里扒外”。但记者了解到该厂一直实行的是领一件料交一件成品的责任制,厂方承认并未发现库房丢失问题。而令人不解的是在厂内严格防人的关口,记者几番走路或打“摩的”坐三轮从厂子大门出入,均无人问津。令人诧异的是,他们为何却将工人一个个当作贼提防。

针对记者的提问,这些负责人答称有些工人藏匿成品是为了蒙过考核。由此记者却发现了该厂又一“高招”。据职工们反映,过去该厂规定职工成品率可达98.6%,允许有1.4%的废品率。然而现任厂长上任后取消了这一规定。特别是1999年初出台的《产品质量处罚管理办法》则明文规定职工加工零部件有问题不但要全赔,而且规定了形形色色的处罚。水泵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稍不注意出点纰疵,对一个工人来说,几天甚至成月的活白干了。工人往往掏钱挨罚之外,这件产品职工还不能拿走,厂方有的还当作正品照样卖出。

一位干了近20年的工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这里职工人均月工资仅100多元,他算高的也才183元,尚需完成230个工时定额才能拿到。由于厂方规定是只罚不奖,加上活路不多,如果稍出差错,有时干上一月活拿不到一分工资,扣掉养老保险还要倒找厂方。经了解,发现在这家企业一线工人几乎没有不挨罚的。除十几名职工被除名外,由于不堪重罚,不少职工只得离厂另谋生路。

该企业虽已改制成股份合作制了,但企业的管理,经营的运作,职工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合法权益的维护等等,都值得这家企业领导者总结和思考。

本报记者郝振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