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扫尘
文/容平夫
新千年已经到来,2000年又是龙年。扫尘,是龙的传人辞旧迎新的习俗之一。扫尘的帚和箕,相传是3500多年前,夏朝少康帝首创。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里就有“帚”字,陕西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上,也有“子持帚作洒扫形”的铭文。这说明当时用扫帚扫尘是很普遍的了。
《礼记》中就有“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的记载。东汉时陈蕃为徐稚拂除榻上尘垢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宋朝大诗人陆游《寄题徐载叔东庄》的诗中,也有“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履迎”的佳句。赵翼的《陔馀丛考》卷33中,形象具体、维妙维肖地描绘了“吴俗久雨后,闺阁中有剪纸为女形,手执一帚,悬檐下,以祈晴,谓之扫晴娘。”元初李俊民有《扫晴妇》诗:“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阳空便摇手,其形可想见也”。我国民间至今还流行着这样一首俗语:
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
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
腊月二十八,用具擦一擦;
腊月二十九,脏土全搬走。
这首古老的俗语,就是我们龙的传人——中华民族子子孙孙继承和发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辞旧迎新、讲卫生传统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