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勇挑大梁的小字辈
提起7103厂五车间,就不能不提起那一群朝气蓬勃、能攻善战的小字辈——团员青年们,是他们撑起了车间科研生产的一片蓝天。
某新型发动机的研制生产任务十万火急地到了五车间,材料新、周期短、技术难度大。为不耽误全厂进度,车间专门成立了由5名团员组成的青年突击队,日夜抢攻。45个日夜在他们忙碌的身影中悄然溜走,任务终于完成了。他们用行动对自己提出的“最短的时间、最优的质量、最好的生产”的口号作了最完美的诠释。
在五车间,有团员青年的地方,就有青春的活力,就有使不完的干劲。钳工一班团员青年最多,也是最能吃苦耐劳的班组。某新型发动机出现裂缝后,难度成倍增加。排故时需先用砂轮开槽,材料太硬只能一点点往里“抠”,原先一片砂轮就可开好的槽,现在需要5片甚至更多的砂轮。噪音夹杂着粉尘扑面而来,一条槽下来人已面目皆非。
是太阳就要放出光芒,是雄鹰就要展翅飞翔。五车间的团员青年们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机架班的团员刘丽、梁宇与师傅承揽了全年车间35台机架的生产任务,他们开动脑筋改进操作方法后,不仅出活快且产品质量由原来的70%提高到90%;钎焊班女将任群,干起活来巾帼不让须眉。任务急时,她不顾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干就是十七八个小时;团支部书记李钢一人就完成了车间散热器加工任务的三分之一还多,且合格率达100%。刘治宏的五小成果《转接座定位夹具》获厂级二等奖;庄丽近20篇的宣传稿件在车间名列前茅……
望着这群年轻有为、富有朝气的小字辈们,车间领导能不笑口常开,赞叹不已吗?
张文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