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2月04日
新年专版
04

过年的感觉

文/苏丰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到来之前,心里老早便进入了“倒计时”状态,掰着指头算减法。那时过年我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能吃上一顿久违了的香喷喷的肉馅饺子。殊不知,大人在为吃上肉馅饺子而发愁:愁凭票定量供应的肉、白面不够用,想什么法子“走后门”弄点不用肉票和定量以外的富强粉?

岁月更替,斗转星移。副食品供应证、票悄然走进了收藏家的抽屉,人们再也不用为买不到足够的副食品发愁了。

然而,去了旧愁,却添新“愁”。“愁”什么?“愁”过年不知道该吃什么好?平时吃得就不错,该吃点什么才算过年呢?调剂花样,颇使一些家庭主妇大伤脑筋。我就常听邻居大嫂、大婶抱怨现在的“年”真难办,以前是好东西只有过年才吃得到,现在是过年的东西平时都吃过了,真到了过年的时候,倒不知吃什么好了。

于是乎,“黑白颠倒”,鸡鸭鱼肉受冷落,野菜、窝头却成了餐桌上的“宠儿”。有个小品《过年》,奶奶和孙子为年三十“吃饺子还是吃窝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舌战,正是这种生活的写照。

年还是那个年,“愁”的内涵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愁想什么办法能让肚子油水多一点儿,现今“愁”怎么才能把肚子里的油水“刮”掉一点儿。过去是真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如今的“愁”是幸福的“愁”,有点像“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不是说今天所有人的生活都到了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的水平,我国农村尚有几千万贫困人口,城市里也有一部分低收入者,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还在为温饱而发愁。但改革开放近20年来,总体来讲,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过年怎么调剂吃的花样而发愁的人越来越多了,这确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