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了市民告别“烟煤炉”……
新千年春节,当铜川市3万户城镇居民告别了“烟煤炉”,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天然气时,谁曾会想到朱电明带领职工苦战两年曾为此付出过多少汗水。
1997年3月,年仅37岁、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朱电明,走马上任当上开始筹建的铜川市燃气公司的经理时,整个工程正处于一穷二白的创业初期,当务之急便是资金。这一气化工程预算总投资1.162亿元,其中亚行贷款900万美元,自筹资金4150元。亚行贷款要通过多次考察和认定,远水一时难解近渴,自筹资金又面临财政极度紧张无款可拨,而许多企业效益较差,难以上缴输配费、初装费。
在这困难的日子里,朱电明带着班子成员一头扎入职工中,向他们讨计谋、要主意。见到新经理如此看重,职工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公司制定出集资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短期内自筹资金900万元,争取银行贷款1500万元,使工程走上了正轨。
尝到群策群力甜头后,朱电明劲头更足了,在施工中更注意依靠职工勤俭兴企了。为了干好这一造福社会的民心工程,他组织职工代表每次购物都坚持货比三家,严格把关。为了优化工程设计,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他与公司技术人员四处考察,走访专家教授,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将原设计的150个阀门井骤减至67个,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支近百万元资金,减少了阀门维修的难度,并提高了安全系数。
“人心齐,泰山移”。在短短两年里,白手起家的燃气公司已完成工程投资9600万元,居民通气达到3万余户。去年年底,亚洲开发银行行长千野忠男先生来铜川视察后,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