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安市重点企业劳动力结构趋向合理
缺乏科技人员、安置富余职工仍是难题
本报讯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提高员工素质和经济效益,西安市一些重点企业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采取了多种形式,对劳动力结构进行优化组合,虽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高层次科技人员匮乏、富余人员难以安置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许多企业首先从裁减冗员人手,改革管理系统,归并机构,并减少非生产人员,强化科研、营销队伍,从而达到人员高效、成本降低的目的。西安高科集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制定了岗位说明书,坚持因事设岗,按岗选人。西安石油化工总厂则在合理定员的基础上,采取公开招聘、民主评议、业绩考核、竞争上岗、逐级聘任的优化组合方法。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生产结构和产品种类也在随之改变,不少企业便据此进行劳动力结构调整,有的以销定产、以产定人,有的注重培养员工的多岗位适应能力,力争使一人多能、一人多职。
目前,西安市大多数企业的劳动人事制度比较合理,九成企业建立了职工流动和淘汰机制,克服了以往速度高、效益低的弊端。由于机构设置还不够精简、生产辅助人员过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还有一些企业的劳动力结构不尽合理,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生产技术人员、产品销售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此外富余人员的安置以及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也让企业十分头疼,他们希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企业保险制度,从而切切实实地减轻企业负担。 本报记者田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