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5月09日
维权之页
03

国企才俊为何仍胜利大逃亡?

有识之士指出:西部及其国企如再不能扼制科技人才、“能工巧匠”“出走”的势头,那么,开发西部和国企摆脱困境只能是香美的画饼

在记者恭逢其盛的一次西部开发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及高层政府官员对西部环境的日益恶化深表忧虑,他们认为由于植被破坏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亟待予以治理。然而观诸西部经济,作为西部经济主干的国有企业的现状亦不容乐观,其内部另一种“水土流失”——人才大量流失也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同样,这种现状若不迅速予以“治理”,国企振兴乃至西部经济腾飞同样将流于口号之中。

某机械厂过去在省内可谓无人不晓,昔日要到该企业工作不但要有各种政审,还得有过硬的关系。然而,当记者前不久到该厂采访时,王厂长却现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前几年由于无活干发愁,而现在订货来了,却没有技术过硬的人能拿下来。由于产品不过关,军代表不满意,别的订单也眼睁睁的飞走了……

类似这种现象岂只有这一家国企。就在记者采写这篇稿件时,仅从“维权热线”来电中一天就获悉了三则事例:宝鸡某企业9名大学生不辞而别,被厂方除名;咸阳一国企技术员携资料落户他乡;西安一单位准备裁员,想裁的哭哭泣泣赖着不想走,想留的技术骨干却纷纷递申请,有的已急不可耐的预订下了南行的火车票……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人人向往的安身立命之所,国企不但拥有精良的设备而且储备有最好的人才。而今这些都在渐渐成为过去,并且罕见有好转的迹象。省某主管局人事处长告诉记者,近几年下属国企的人才——大中专毕业生、熟练技工,都以数以百计的速度流失,加之青工学技术热情不高。企业呈现出“能人经商,技工南下,6038部队(指老弱)打仗”的现状。这位干部并非杞人忧天的指出:“国企本身负担重,效益差,机制死,如果人才也都流失完了,国企还有什么希望!”。

那么,人才为何抛妻别子离国企而去呢?国企和人才的回答迥异,但都令人深思。

与很多企业老总及劳资干部交谈,他们提起这些“飞”走的能人多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恨之咬牙,认为这些人是“叛徒”,是贪图钱财、地位,因而多采取“卡”——不给关系、档案,或者采取“整”的方法——穿些小鞋,在房子、妻子、孩子上使绊子。去岁某军工企业勒令下海者家属下岗、腾出住房,交双倍的高额上学费者便属此列;另一种则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现在“四件腿的羊不多,两条腿的人还难觅”,难道“死了张屠夫就吃连毛猪”不成,抱着一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心态。当然也有人明白是用人机制等上面有问题,但多显得无可奈何。

然而,记者接触过在这些人眼中的“逃兵”,发现其“胜利大逃亡”的原因不能排除外部金钱诱惑的因素,但远远并非全部。

刘某某现就职于高新区一私营公司,这位重点大学高材生谈起出走原因颇有代表性。他所在国企裙带风盛行,“武大郎开店”,大学计算机毕业生被下车间劳动,还美其名曰“锻练”,而厂长儿媳妇是高中生却由厂子花巨资学电脑“提素”去了;厂技校生上学算分房工龄,没有转正期,而紧缺专业学生头年工作却明文规定没有奖金。他历经努力完成一项科研任务,论文前三名却署的是他人的名字,而微薄的奖金也被“五牛分尸”。最可气的是与他同龄的青年因为给厂长开车分上了两室一厅,而他结婚后却在郊区农民家租房8年没有着落。加之厂领导三天两头出国,效益却每况而下,自己每月五六百元连生计都难维系。“飞”到这家高科技企业后,月薪提高了好几倍外,由于搞出两三项新品,现在已是出有车食有鱼还住上了三室二厅的房子。

确如上述所言,国企机制陈旧,分配、住房的大锅饭,加之干部腐败这些问题,窒息了这些人才的创造性和能力。尽管这几年企改力度不小,但未从根本上转变这种面貌。在一些单位里囿于传统观念,把人才当做炫耀的工具,既不给其充电,也不让其发挥作用,加上流动困难,久而久之,由于知识老化,人才也会变成庸才。从这一点看,人才流动并不可怕,而造成国企人才“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现状当忧。

今年是国企扭亏振兴的关键年,人才问题已迫在眉睫。

俗言说“要让人爱,首先要可爱”。国企要吸引人才,如今已无行政命令可依赖,但也并非无所作为。除了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在公配、住房上实行倾斜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国企内部推行新政,破除按资排辈,因人划线陋习,树立唯才是举、大胆使用、热情关爱的新风,为人才提供展其所长、心情舒畅的良好氛围。诚如是,则又何患人才流失。到那时,禽择良木,去凤重归,将并非“天方夜谭”,国企也可因人气凝聚而振兴。

本报记者郝振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