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非为杀生(小说)
文/张馨雨
阿健的母亲病了,要翻过这座山去,才能找到医院,可是阿健从来也不曾翻过这座山。
阿健就在瑟瑟秋风中,背着他病弱的母亲在山里迷了路。已经走了两个日出日落了,阿健却发现脚下这块地方自己好象不止一次地走过。两天没吃东西的他,实在走不动了。他把母亲放在草丛和树叶上,一屁股坐在她旁边。却见母亲的嘴一动一动,贴近了听才发现那含糊不清的全是一个“饿”字。阿健的心里难受极了,他自己何尝不饿得很呢?可在这荒山野岭除了山鸡、野兔,再也找不到可吃的东西了,而佛祖是不准杀生的啊!阿健是个虔诚的佛教弟子,已受过十几年的戒了,怎能破戒呢?
忍着吧!阿健捧了点水,喂妈妈喝下。在石头上靠了一下,没想到竟睡着了,更没想到见着了佛祖!于是他哭着求佛祖帮他的忙。
佛祖告诉阿健:“再过十个小时,有两个樵夫要从这里翻山,你跟住他们就可以了。可如果照现在的样子下去,你母亲已活不上十个小时了。”
“那可怎么办呢?佛祖您可一定保佑她呀!”阿健连连磕头。
“还是你去保佑你的母亲吧,赶快去打两只山鸡、野兔什么的给她吃。”
“可是杀生是要下地狱的啊!”阿健害怕地说。
“那么不孝敬父母,导致母亲活活饿死的人,按佛理该不该下地狱呢?”佛祖笑着问。
“这……应该下地狱。不孝可是忤逆重罪呀。”阿健说完还在想“佛经上肯定说过这类话,不会错的”
“我再问你,如果你为了守佛戒律而导致你母亲饥饿,最终导致她在心中犯恨佛法、诽谤佛法,按佛理她该不该下地狱?”
“谤佛当然得下地狱。谤佛很重呢。”阿健毫不犹豫。
“如果一个佛弟子和一个非佛弟子,两个人一定有一个得下地狱,谁应该主动下地狱呢?”佛祖仍笑盈盈的。
“佛弟子旨在普渡众生,当然应该主动下去。”阿健自豪地答。
“那么,现在你是一个佛弟子,你母亲不是,你让她挨饿而不顾,是不孝;你为守戒而导致她心中怨恨是助她谤佛;你逃避自己下地狱却把母亲推到地狱边缘是自私。这样,即使不杀生,你又怎能脱了地狱之灾呢?”佛叹口气说。
“可不许杀生是您说的,好多佛经上都是有记载的呀!”阿健很是不解。
“譬如有人寒滞食积,大便不通,我拿巴豆给他吃,效果奇好。而现在你腹泻不止,也要拿巴豆来吃吗?我说不杀生是为那些嗜杀、贪图口腹之欲的人而说的。你为什么非要执着于语言文字而不去理解佛的本心呢?”佛祖说时已一脸孤寂。
“那么我去打山鸡、野兔给母亲吃不算杀生?”阿健还不敢肯定。
“为救母、为生存,非为杀生!”佛祖说完,一晃就不见了。
阿健一惊,猛醒过来。兴奋地跳起来去追那山鸡。
等阿健喂母亲吃鸡肉时,从母亲那艰难的笑中,他看到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