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老工会主席救厂记
经营无方,亏损严重,职工经常按时领不到工资的中铁一局工程机械厂,只因厂工会主席杨盛明从1999年10月上任当了厂长后,时间过去了5个多月,工厂就发生了奇迹般地变化。从10月份开始,不仅每月按时发放工资,而且连续3个月把拖欠职工的工资一笔还清。2000年一季度,全厂实现生产经营总额306万元,经算账第一次甩掉了亏损的帽子。
中铁一局工程机械厂自1995年以来,由于管理松驰,经营混乱,造成巨额亏损,1997年拖欠工人工资达10个月。工厂要发展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当家人。经过领导和职工群众合议,终于把厂工会主席杨盛明推举到这个岗位。杨盛明一直是职工群众信赖的好主席,他当厂工会主席10多年间,心里总是装着工厂,装着职工。1999年10月,杨盛明挑起了厂长的重担。他在厂党委书记熊昌明的鼎力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广大职工,围绕着中铁一局工程机械厂如何摆脱困境,走上希望之路,展开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讨论,在统一干部工人意见的基础上,他们制定出了兴厂方略:即:抓揽活,抓开发新产品,抓修理,促营销,收欠账,盘活资金。抓住全国铁路、公路等国家基础设施大上和加快中西部开发的机遇,他和党委书记及副厂长、总工程师分头出击,既加强与局内11家施工企业的联系,又到社会市场广泛建立业务联系,实行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并举,从去年10月份一开始不久,就揽到了承制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用线——秦沈铁路的部分桥梁模型的生产,使工厂一下子就有了500余万元活。与此同时,及时开发生产了强制500型混凝土拌合机,投放市场后,销路很好。为了开发更新的混凝土拌合机,生产出施工单位更急切需要和对市场更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党政领导亲自到西安市人才市场,经过答辩和实际工作的考察招聘了两名高级工程师,让他们在厂总工程师的领导下专门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和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机械专业的一名教授和博士生合作开发新项目。他们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工厂在修理业上的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走出厂门,在西安市建立起工程机械修理分厂,并借2000年东西部洽谈会的有利时机,与全国有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厂家建立业务联系,主动担当厂家售后的修理业务,从使工程机械修理的业务一下子拓展到全国各地。特别是他们在强化总厂、西安、汉中分厂三个作用的基础上,又派出三支小队伍到西南、东北、华东施工现场承揽业务,一季度招揽修理任务达280万元。这样结合市场实际,开发生产经营,使工程机械厂一下子出现了勃勃生机,不仅没有工作的工人纷纷返回了岗位,连许多在外单干能挣来钱的工人也回到工厂。中铁一局工程机械厂的前后变化,使干部工人深刻认识到,国有企业是能搞好搞活的。他们说:只要大公无私,不想自己想工厂想工人,工厂没有办不好的。
唐博学钱卫民王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