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安农械厂连续数月拖欠职工工资,对此职工啧有怨言,而厂长亦有苦衷,那么——
工资拖欠,原因何在?
西安农业机械厂部分职工多次向本报维权部打来热线,反映该厂今年以来一直未发放工资,使得职工人心惶惶。工资是职工最切身的利益,也是最关心的问题。工资的不能正常发放,势必影响到职工情绪和企业经营生产的稳定。缘何农机厂连续5个月拖欠职工工资?其中深层次的原因究竟何在?而这些原因又说明了什么?带着这种种思绪与疑问,日前记者到该厂进行了走访。
发不出工资只是一种现象,在这种现象之下则是企业所面临的紧迫而又尴尬的困境。与记者晤谈时,农机厂的郭恒全厂长一脸无奈,似有一肚子“苦水”,却又显得“有苦难言”。据郭厂长说,农机厂有职工2900多人,其中退休职工近1000人,下岗职工800多人。随着经营体制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农机市场也遭遇到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和多方面的冲击,加之企业欠帐多,包袱重,新产品开发没跟上,以致于市场占有率逐年萎缩,经营困难。而经营困难又导致产品开发缺少资金投入、企业开工严重不足,从而使企业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中。
谈到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时,郭厂长表示企业将想方设法“挤”出钱来,逐步给职工予以解决。他说,企业稳定和职工权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职工权益得以保障,企业才能保持稳定;而只有在稳定的大局下,权益才能切实实现。为此,企业将努力做好这两方面的协调工作。
在锻压分厂,记者看到偌大的车间里冷冷清清,只有十几名工人在干活儿。职工们说已好几个月没领到工资了,可厂子目前就这状况,没多少活干,谁也没办法。
面对企业近乎“瘫痪”的现状,曾在生产一线工作多年的锻压分厂厂长李卫星表示“忧虑”与“痛心”。他说,农机市场是大有潜力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可企业到了今天这地步,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前瞻性不够,前几年没有注重开发新产品和对于科技的投入。譬如说吧,联合收割机的销路就很好,可自己厂子无论工艺还是加工能力都达不到。节水灌溉机械和种植机械也很有前景,可厂里没有这方面的产品和技术。厂子唯一有点儿市场的产品就是播种机,但工艺、技术还是老一套,没什么大的改进,科技含量低。科技含量低,利润就低。厂子经营困难,发不出工资,职工没有积极性,工作质量就跟着下降。
看来,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这绝非只是空洞的口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够占有市场,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只有企业效益的提高和稳步发展,职工的工资、福利等基本权利才会有切实的保障。一番走访,记者感慨良多。相信人们从其中定会获取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本报记者辛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