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拍摄幕后
——访导演陈家林
文·图/邓鲁平
46集大型历史剧《太平天国》即将亮相荧屏,谈起呕心沥血拍就的这部宏片巨制,陈家林感慨万千,他说:《太平天国》是一部史诗性的东西,是从洪秀全起——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头一件壮举,当然它也有很多教训,它毕竟是农民起义,它毕竟后来也因为腐化堕落和自己的局限性而失败,但是它的功绩和作用在中国革命近代史上是不可磨灭的。其实,我十几年前就想拍《太平天国》,自己傻乎乎的也不知道这个题材难拍,实际上大家都清楚这个题材很难把握:把握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把握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真实性的关系、与虚构的关系——因为有关太平天国的许多事大家都了解,你不能瞎说,另外说实在的,关于太平天国史,专家学者至今仍在争论,比如说对洪秀全怎么评价?对李秀成叛变怎么评价?对石达开兵败大渡河怎么评价?说法不一。
陈家林说:“我们拍《太平天国》在总体把握上采取了这样一个基调:对洪秀全是歌颂,但是也指出缺点,对李秀成是挽救,对石达开是尽量理解,对韦昌辉是尽力鞭挞,对杨秀清是适当批评——开始看好象问题很多,但后来看杨秀清还是相当不错的,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具体组织者。我想这些内容在电视上播出之后肯定会引起一些争论。我觉得如果有争论反而是一件好事情,说明大家关注嘛!当然也有这样一种情况,你这里一播,老百姓就把你这东西当太平天国正史了,所以我们力求拍得严肃认真,包括历史学家也给予了肯定,有几位历史学家看过样片后评价说,在历史片的拍摄上,这部片子是最真实的一部。至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具体细节,当然要靠艺术东西来弥补,因为艺术本身的目的并不在于阐述一个历史事实,而是在叙述历史事实的过程中间树立一个英雄形象,通过故事写入物的命运,这才是我电视剧导演的任务。这与历史学家研究的课题是不一样的。”
陈家林不无骄傲地说:“这部戏的规模很大,拍了很多战争场面,我想目前电视剧战争场面已经拍到头了:马战、火战、水战、陆战、泥战、爆炸,尤其是水战,过去是很难拍的,一百多条船攻城,多大的场面?但是你不拍它又不行,太平天国就是一场农民战争,如果没有战争,光看农民闹事,那就等于很小气地表现了一群领导人在那里勾心斗角,这样的话就把历史失真了。而且假如全剧没有战争场面的话,创作视点也会显得偏颇。”
一部《太平天国》拍下来,陈家林最大的感触是一个字——累。“太累了,300多人的大剧组,拍了280天没有停机。他们跑了8个省2个市,动用了10万人次的人力,花了4000万”。吃苦遭罪更是不用提:从筹备开拍就下雨,雨一停就开始晒太阳,哪儿太阳厉害到哪儿去,北方冬天没太阳了我们到南方晒太阳,那种炎热可以想象。不过,只要观众能够认同肯定我们这部片子,付出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图为陈家林导演在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