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7月24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林静赖鸟鸣 说说侵权官司 戴娆过把跳舞瘾 八十年前的矿 工革 命启 蒙课本 兔之情 象棋是韩信发明的 谁是你的“爱人”? 图片新闻 评上了政工师 图片新闻 学会选择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林静赖鸟鸣

文/屈超耘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人步入了大森林,听到百鸟鸣叫,就会觉得静谧、安祥、和谐和温馨。而当这座林子鸦雀无声的时候,则会感到阴森可怕,充满着恐怖感。这种看似矛盾着的林静赖鸟鸣现象,和《汉书·艺文志》里讲的:“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是一个道理。用毛泽东的话说:“是辩证法的,是违反形而上学的”。

其实,并非只是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健康有序的国度、总是充满着不同声音,各种言论自由发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表面看,这种你说东,我说西,似乎乱嘈嘈、不合章法的局面,实际上正好表明该国度,本质上的平静与安稳。这就是古代圣人讲的道理:“邦有道则庶人议”。

打开一部厚重的世界史,无处不在证明“林静赖鸟鸣”的真理。在中国封建社会,唐朝可以称得上最鼎盛的朝代了。可恰好这个朝代里,“百鸟的鸣声”,最错落,最杂陈。就连骆宾王那篇把武则天骂得狗血喷头的《讨武曌檄》,也博得了武的赞赏,她还特意说,是人事部门失职,没有把这样有才学的人用起来。而秦朝,则可以说是不准“鸟鸣”的典型。一个焚书,一个坑儒,把整个社会搞得无声无息。然而“坑灰未冷山东乱”,很快全国就闹开了造反,王朝仅仅存活了15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朝代。

历史的激流从古老的源头奔泻至今,静得没有各种鸟“鸣”的国家,当推我们的邻邦前苏联了。在那个号称“贫苦人的天堂”的国度里,只有代表统治者意志的“鸟”才允许“鸣”,别的则一概不许,若“啼叫”,不是流放就是杀头。就连莫斯科爪哇卷烟厂一个叫B·基科利斯基的工人,在大赞扬当时体制的同时,只是对民主未能发扬提了点小意见,且一再声明:“要是写得不正确,请坦率指正”,也被当局判处劳改8年。这样做的结果,一个曾赫赫威威的大国,却只维持了不足70年,就分崩离析了。而在我们中国,问题就表现得更为明显。解放后一个不短的时间,虽然也曾号召“百鸟齐鸣”,实际上总是或明或暗压制它们的“叫声”。经过“反右派”、“反右倾”直到“十年一觉文革梦”,没有了各种声音的国度,几乎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自从“三中全会”以后,一反过去的做法,真正鼓励各种“鸟鸣”,一时间唧唧喳喳之声,“大珠小珠落玉盘”。尽管在这“鸟鸣”的大合唱中,也有不和谐的噪音,但影响不了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结果,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充满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仅仅只20多年时间,一个过去积贫积弱的国家,就阔步迈入如唐代大诗人白香山说的:“坐卧有余温”的境地。有人预测,中国若像现在这样发展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对此,一位著名青年作家曾说:邓小平同志一个重要功绩,就是真正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百鸟齐鸣”声中,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春天。诚哉斯言!

然而,要是较个真,我们就会发现,对于“林静赖鸟鸣”这个道理,国内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有的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人,总是钟情于过去那种一鸟鸣或鸦雀无声的局面,听不得不同声音。一旦听到不顺耳声音,就斥之为破坏安定团结,是左道旁门。还有一些当权者,只准人们唱赞歌,说只有这才是主旋律,别的都是噪音。更有一些人,硬性给传媒规定,用多少多少比例说正面话,而把批评性的言论视为“反话”,把说“反话”的人当成破坏“林静”的妖魔,河南一个县的县委副书记,竟然将写批评性稿件的人称之为给县上抹黑的坏蛋。特别是那些把持地方政权的腐败分子,如原重庆綦江县委书记张开科之流,更是残酷压制舆论监督,禁止不同“鸟鸣”,以掩盖自己的罪行。所有这些,不能不叫人感到忧虑。其实,有识之士都明白,这些发号施令的形而上学者,却是一些不折不扣的庸人和昏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