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8月01日
维权之页
03

“两不靠”职工生存现状堪忧

倘若问如今企业哪部分职工生活最困难?人们十有八九会回答是:下岗职工。作为当今社会公认的困难群体,下岗职工的问题已尽为人知,也是社会各界帮扶的对象。然而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另有一部分处于效益好与破产之间企业的“两不靠”职工,他们的处境更差,更值得人们去关注和帮助。

例证之一:某市农械厂数十名职工接连向报社投诉,反映他们半年多未领分文工资,原因是厂子没钱,对此,传媒及社会对此无可奈何。尽管分文未发,但厂子提出“效益滑坡、不能搞精神滑坡”,仍让职工照常上班,照常加班。

职工们讲,机器没油没电都不能运转,而职工分文不发还得上班。这样我们想外出打工又打不成,摆摊也没机会,现在房水、电、小孩上学哪样不要钱?想一走了之呢,自己住的房是厂子的,几十年工龄也就丢了,真是左右不是,上下为难。

例证之二:我省某企业效益长期下滑,数百名职工长期歇工。因办理下岗手续需厂子“出血”领导不愿解囊,致使职工有班不能上,因不是正式“下岗职工”,国家给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其它优惠政策无法享受,职工有病看不起,生计十分困难。

例证之三:资不抵债的某中型企业,产品早已被市场淘汰,设备也已老化,可厂头们就是不搞破产,他们将职工一“放”了之,而自己将厂房租赁给他人,坐收渔利……

这部分“两不靠”职工,上比不得效益好的企业有丰厚收人,有稳定的工作和住房,又没有国家给予下岗职工的诸多优惠政策;有的此类企业还设置每月甚至每周要到厂子、车间报到的框框,有的“三金”还要职工自掏腰包;偶尔上级送温暖,洒下几星毛毛雨,对他们的生活根本于事无补。

走进这些息工、半息工、薪水没着落而人身又不“自由”“两不靠”职工身边,便会发现这些职工的生活困难程度并不亚于下岗职工,而精神面貌甚至更迷惘无奈。一位在“两不靠”厂子工作的师傅就说:“下岗职工由于3年后将与厂子脱勾,或领到企业补偿,或享受到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多一心一意或下海,或上山,不管是到农村种果养羊,还是在街上开店摆摊,都一心一意奔致富门路,心里反而少有牵挂;而这些“两不靠”企业职工则心悬在空中,七上八下既无恒心留在企业,又受各种束缚难以下海搞自己的事,处境十分尴尬。

这部分“两不靠”职工的现状,决定了他们成为生活在阳光阴影中的人。我们各级政府在关心爱护下岗职工的同时,理应对这部分职工予以相应的关注,并分门别类出台相应的措施。

具体而言,对产品有销路前景的企业予以扶持,使这些息工在家的职工有班可上,有“薪”可领;对符合下岗条件的职工妥善办理下岗手续,为他们松绑;对真正经营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坚决果断实行破产,将原有资产优先用于安置职工,勿要等到油尽灯灭方罢休。那些一时难生难死的企业,亦应多开展自救,或对职工网开一面,不要用“制度”卡住职工的生路。

这些“两不靠”职工现状改变之日,当是社会更加稳定之时。 ■本报记者郝振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