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8月10日
社会新闻
02

他有着山一样的品质,山一样的胸怀。为了山区的建设、他奉献了自已的一生,唯把遗憾和悲伤留给了亲人和与他朝夕相处的同志们。

大山之子陈景信

6月1日,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炼锌厂万吨电解锌技改工程工地上,即将成功的喜悦绽放在每个人的脸庞,再有15天、历经了近10个月的工程就要竣工投产了。省石化建公司项目经理陈景信和往常一样,早早就来到工地,看到工地上紧张而有序的施工场面,他才放心地拖着似乎比平日沉重的脚步回到了办公室,当他又和几位基层负责人讨论完几项主要事宜,起身去接离他几米之外的电话时、却重重地跌回椅子上,再也无力起来……

闻讯赶来的同志们在厂方的协助下、将老陈送往商洛医院。

老陈的病牵动着几千人的心。

陈景信是陕西省泾阳县蒋路乡甘泽村人,1968年9月从陕西工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商洛地区氮肥厂工作,在商洛的25年里,他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学识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山区的化工建设,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总工程师。1993年3月,陈景信调到陕西省石油化工建设公司工作、先后担任了酒精厂厂长、临漪项目部总工、产品开发处处长等职。

1999年8月,该公司承揽了商洛炼锌厂技改工程的建设任务,陈景信被任命为项目经理。重返第二故乡的陈景信如上足了劲的发条,精神抖擞地摆开了施工的战场。

自从承担这项工程后,陈景信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程的建设中,由于项目部人员少,他上抓管理,下抓施工,一刻也不闲着。开工初期,由于丁酸过敏,老陈的腿肿得老粗,走起路来都困难,项目总工周志福劝他去看看。老陈摇摇头说:“不要紧,适应了就好了。”就这样,他仍然坚持天天去工地。10个月里,从办公室到工地,再从工地到办公室已成了老陈的定点专线,职工们都知道,如果在办公室里找不到老陈,那肯定是在现场。

看到辛勤工作,疲劳奔波的老陈,炼锌厂年轻的副厂长何学斌感动地劝阻说:“老陈,你年纪大了,不一定天天来现场。“可老陈却说:“那不行,不来不放心呀,万一有个闪失,会影响公司的声誉。”

现场职工都清楚地记得,不管他们加班到几点,陈经理就陪伴他们到几点,并且为他们安排好可口的夜宵。可有几个人知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陈景信巳穿烂了两双运动鞋。

陈景信是这个工程的总负责,可在大家眼里,他更是一位热情、宽容、诚挚的好朋友。

4月30日,厂方订购的两台3.5万伏的变压器提前一天到货了,现场没有吊车,司机又急于卸车,双方争执不下,这可急坏了厂方领导,眼看着夜幕已经降临,李厂长只好向正在杨凌开会的陈景信求援。接到电话后,老陈立即与公司主管领导联系,连夜从西安三桥助剂厂将50吨吊车调往商洛,并坐在家中指挥。这一宿,电话不断,联系不停,远离现场的老陈和厂方领导一样一夜未眠,直到现场传来卸车完毕,吊装就位的消息时,老陈才轻轻地嘘了口气,此时已是早晨6点多钟了。

5月28日,厂方准备通电试车时,突然发现电解工段中电解槽板和铜牌的连接因无图纸未施工。厂方急急忙忙找到老陈要求援助,可当时他们的任务也很重,老陈从整个工程投产试车的全局考虑,欣然同意了。厂方技术人员如释重负的离去,而陕西化建的技术人员却瞪起了眼睛,原来,这段连接是在2块2.8米的铜牌上焊接108个导电板,焊接难度太大了。陈景信一边鼓励大家,一边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遗憾的是,老陈还没有看到攻关结果就住进了医院。

医院的领导、大夫、护士竭尽了全力,使老陈的生命延续了15天。6月15日17时15分,终因脑溢血抢救无效,55岁的陈景信没有留下一句话,离开了他的妻儿和未完的工程。

噩耗传来,一片悲痛。

那日,老天也被感动了,久旱的商州市大雨倾盆,为将生命奉献给山区建设的好党员、好干部陈景信同志而哭泣。 (冯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