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机车的变迁
锈迹斑斑伤痕累累在南疆铁路施工中被沙暴吹打的一台台老蒸汽机车肩并肩,停泊在中铁一商新运处二段新丰镇机修站,似步入暮年的长者,更仿佛是出生入死退役后的老兵,在共和国铁路建设中,这些机车曾屡建功勋。出过大力,大都有30年以上的路龄现在它们老了,跑不动了望着它们,不少老司机师傅不禁感慨不己,在蒸汽机车旁边整齐停放着多台东风内燃机车,保养得一尘不染,一声令下即可出征
中铁一局新运处与共和国同龄,在50年的历程中,国家共建设铁路6万多公里,其中9860公里是他们铺架的,占居六分之一,可谓战功赫赫、贡献巨大50年中,机车更新了一代又一代,五、六十年代主力机身是日本产的和国产的解放12型及前进型蒸汽机车七十年代后东风一型二型、内燃机与蒸汽机身并存,进入八十年代,特别是九十年代后内燃机逐渐替代蒸汽机车,成为铺架施工的主力其中东风四型内燃机车的性能。自动化程度已相当先进
50岁的陈天强是铺架二段的老机车司机,已有30的工龄,先后架驶过7种机车,参与大秦、西延、京九、西康等十二条新线建设“从前开蒸汽车那会儿、要提早3小时生火、添煤做准备大号铁锨一下20公斤,中号的10公斤、一锨锨连续向锅炉里填煤,实实在在的体力活儿,而今的内燃机车有30分钟就可出发”
图①:退役的国产老蒸汽机车
图②:东风二型
内燃机车。图③:陈天强和工友在曾驾驶过的蒸汽机车前留念。图④:“学习毛泽东号先进机车组”的编制拍令人浮想联翩联翩。柳影 宗结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