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警惕“恶性同化”
广西玉林市原市委书记李乘龙因受贿数百万被处以极刑。受审中,这位农民的儿子说,自官居要职后,见到别人都在弄钱,便也心痒,开始学着弄些“外快”,竟至后来把持不住,越陷越深了。言外之意,他是被不良世风“同化”了。
什么是“同化”?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同化,即原本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相同或相近了。然而,近年来,另有一种“同化”正频繁地涌入人们的眼帘,令人感到可叹乃至可怕。你以权谋私,勤“捞”致富,风险不大而实惠不小;我也要胆子再大一点,脑子再活一点,抓住机遇“发”一把!你对红头文件的再三“重申”见惯不惊,对公款吃喝、送“红包”、搞“三陪”来者不拒;我也能吃就吃,不拿白不拿。这样一来,一方面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但另一方面,国家公职人员与领导干部的经济犯罪案件逐年上升,领导干部的“59现象”格外引人瞩目。贪污受贿现象颇有“廉火烧不尽,钱风吹又生”之势,且数额越发巨大。个中原因虽多,但环境中的“同化”作用不可忽视。
改革开放最大限度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调动了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同时,全社会都被充分释放出来了的潜能和欲望,一旦失去约束,“恶性同化”状况便会更加扩大,对人们起到潜移默化作用。“恶性同化”现象的出现,既是个人“免疫力”不强的结果,亦是环境、气候欠佳的表征。要医治此社会生活之疾病,必须双“药”齐下:一是增加个人的“免疫力”,防止“病从脑入”;二是要认真打扫“环境卫生”,全力缩小毒风污染面。 (李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