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陕西省重阳艺术团秦腔演唱团是刘武震老先生和他的伙伴白手起家创立的,他们弘扬传统艺术,为百姓服务,成为西安地区颇有名望的民间演出团体。
刘武震和他的秦腔演唱团
西安一带颇有名气的秦腔演唱团——陕西省重阳艺术团秦腔演唱团是陕西工运学院年过花甲的刘武震老先生,凭着对秦腔艺术的热爱,经过多年努力,自筹资金一手创办发展起来的。
说起刘武震老先生对秦腔的痴迷,得从他念高小时谈起。那时他就学会了拉板胡、吹笛子,参加一些学校文艺活动。进入师范学习后,他结识了一些小有名气的专业秦腔演员,向他们虚心求教,使他的秦腔表演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参加工作后,刘武震对秦腔的热爱之情有增无减。1953年,他在西北工会干部学校(现陕西工运学院)深造学习并留校工作,肩负起校秦腔团副团长的职责,成功地组织演出了《十五贯》、《女起解》、《烙碗计》、《黄鹤楼》等剧目,一直是单位的文艺骨干。甚至在“文革”被下放到宁陕期间,他也没有放弃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在条件极其艰苦中,白手起家办起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并担任队长。在当地组织上演了歌舞剧《江姐》、眉户《两颗铃》并自编自演了大量剧目。
1989年离休后,他并未在家颐养天年,被返聘担任起校保卫科科长。在此期间,由他牵头,和其他两名秦腔迷成立了自乐班,即陕西省重阳艺术团秦腔演唱团。每周六晚他们都会在单位门口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引得周围群众纷纷驻足观看。看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周围一些秦腔爱好者主动要求加入到队伍中来。他们除坚持周六的活动外还经常深入到疗养院、机关、学校、部队进行演出。由于他们的演出深受群众的欢迎,1997年被老龄委接收为陕西省重阳艺术团团员单位,更名为“陕西省重阳艺术团陕西工运秦腔演出队”。之后,该团参加了庆祝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古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的民间演出,一时间名声远播。
这个演出团从未花过国家一分钱,本着自力更生、为民服务的精神自筹经费、自置乐器行头,仅刘老一人就出资购置了6000余元的乐器、戏服。多年来,他们组织上演了近百场群众喜闻乐见的秦腔传统剧目,始终活跃在基层广大民众之中,赢得了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实习记者 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