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书架上的腐败
某单位在县级领导班子及县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有同志对一位因年龄到线,刚由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县级干部将其办公室里两书架公家购买的书籍全部搬回家提出了批评。
笔者认为,这个批评意见提得好。因为这些书不是发给个人的政治读物和业务书籍,而是一些很有价值的书籍,有的一套价值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两书架此类书籍,其价值可想而知。笔者以为,将公款购买的价值不菲的大量书籍化公为私,据为己有,也是一种腐败现象。
分析起来,“书架上的腐败”现象,其主要表现在:用公款购买大量各类书籍,摆在领导办公室,是一种特权现象和挥霍公款现象。即便单位确实需要购买这些书籍,也应作为公物,置于资料室,造册登记,公用共享,有借有还,而不应置于领导办公室,供领导专用,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书籍充当了装点门面,显示领导“学问”的角色。一定程度上,这些书的存在,又拉远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
“书架上的腐败”现象,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
(袁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