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下岗走上养犬路带动群众奔小康
下岗后的路怎么走?西安制药厂下岗工人李拴成和陕西钢厂的6名下岗工人不等不靠,自谋饭碗,他们在蓝田县办起了我省较大的世界名犬饲养基地,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开辟出当地群众走养殖肉犬的致富路。
48岁的李拴成几年前下岗后,常为“二次就业”犯愁。他们在广览就业信息,了解市场行情的同时,获悉养殖世界名犬前景广阔。于是,便自筹40多万元资金,与蓝田县青年周选盟联合在华胥镇拾旗寨村租了10亩旧场房,作为饲养基地。随后又从俄罗斯、瑞士等国家空运回70条名犬。这些名犬有牛头?、马士堤夫獒犬、罗威娜犬、圣伯纳犬等130个品种。
李拴成养犬初期因对肉犬的习性、饮食、防疫、繁殖等饲养技术拿不准,使个别名犬死了。对此,他购买了《饲料研究》《怎样养肉犬》《肉犬的管理》等专业书籍,一边向书本学习,一边在实践中摸索,通过努力,终于掌握了一套“封闭式”喂养技术。现在,该饲养场的犬不仅有肉用犬,还有观赏犬、防暴犬,有些犬大得像一头耕牛。
据了解,该养殖场现已投资70多万元,盈利10万余元。这些大丹、马士、罗威娜、秦丹等世界名犬,有很高的医用价值,每只犬可卖到万元左右。对此,下岗职工李拴成他们说,下岗后哪里有钱赚,哪里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哪里就是我们的工作岗位。
■陈忠勇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