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10月09日
头版
01

转化科技成果 形成支柱产业 带动区外经济

关中高新开发带成为我省经济发展“助力器”

本报讯 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5个高新区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前进,近年来已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实施科技产业化计划的基地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辐射源。

从1991年建立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西安、宝鸡、杨凌三个国家级高新区和咸阳、渭南两个省级高新区得到迅猛发展。这条沿渭河形成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上,集中了国家级火炬计划和省级项目800余项。正在实施的20项陕西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全部在关中高新带内。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打破了条块分割和所有制的界限,使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一进入高新区就直接进入了市场。仅西安高新区就累计转化科技成果3200多项,其中2000项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培育科技开发企业2500多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3家。现在,进入关中高新带的企业中,技工贸总收入超过千万元的企业148家,超亿元的企业45家,超10亿元的企业3家。

经过多年的发展,关中高新带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西安高新区已形成以大唐电信、海星、协同等企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庆安冷机等企业为代表的高效节能产业,以东盛药业等企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等;宝鸡高新区基本形成了以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宝鸡钛城金属材料公司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宝光、陕开、秦川等企业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产业,以宝鸡专用汽车厂等为代表的特种车辆产业等;咸阳高新区基本形成了以偏转集团、彩虹、金山等企业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产业。

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不但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成功的示范,而且不少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了国有资产重组,使高新区成为改造传统产业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辐射源。如海星集团与西北电力实业公司、西飞集团公司等共同发起组建了西安海星现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咸阳造纸包装设备公司继承包租赁国有企业西北医疗器械厂、陕西轻机厂生产车间之后,又同咸阳印刷厂达成兼并协议,同时还兼并了8个乡镇企业。秦川机床厂等国有企业利用高新区的技术和环境优势,与区内院所或高新企业联合组建新公司,推进了国企改革和产品结构调整。据了解,关中高新带5个高新区去年工业总产值已占全省的34.6%。此外,进入高新区的生物医药项目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发展带动了陕南、陕北资源开发及其加工工业的发展,为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打开了市场,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本报记者明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