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10月23日
维权之页
03

企业贫困群体形成保障救济警钟敲响

从新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因为主客观情况产生的市场竞争失败者当中的下岗、失业群体,已成为目前城镇新贫困人口最集中、最引人注目的群体。

企业贫困群体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是现实制度因素造成的。首先,在旧的社会保障体制已无法维持,新的社会保障体制又未完善健全的情况下,部分职工因病或其它意外事故得不到救济保障而不得不陷入贫困。据调查了解,部分失业、下岗职工因所在单位破产、倒闭,不仅原有的福利、劳保待遇不再享有,而且有的连最低工资都发不出,一旦患病,昂贵的医疗费往往使他们东挪西借,背负高额债务。有些在职职工所在企业虽然勉强维持生产,但由于负债经营亏损累累,职工医药费长期得不到报销,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记者在陕西钢厂走访时遇到一位给已故父亲报销丧葬费的工人,他说父亲在世时医疗费花了50000多元,而厂里报了不足500元,如今这丧葬费不要说能准时足额发付,只要给一部分就不错了。据悉陕钢厂已停产两年多,濒于破产,厂里3000多名职工大都很困难,其中有1000多户在西安等驾坡租房的工人家庭连房租都成问题,一家人仅靠220元基本生活补助维持,经不起半点天灾人祸。

政策不到位、缺乏协调是另一原因。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量效益差,陷入停产、半停产,却又因种种原因不能破产的企业大都无力按现行保障政策发放基本生活费、最低工资及各类保险。部分老工人则因统筹未缴全退不了休而拿不到活命钱。省生活锅炉厂一位给别人打工的车间主任告诉记者,锅炉厂80多名职工大部分放了长假,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偶尔上班的也只是七八个人,厂区大都租赁给别的公司,工人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只得自谋生路。

还有,企业在改制或出售转让过程中直接侵犯工人权益造成家庭贫困的现象并不鲜见。一些地方在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工作中,对企业“一卖了之”,导致发生国有资产流失、银行债务和拖欠税款悬空,职工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渭南某县属化工厂以虚股购得另一化肥厂的经营权,转而将该厂职工摒弃于门外,工人不但失去工作而且连应得的生活保障也没有,100多名职工只有滑向贫困边缘。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贫困人口的稳定无疑是企业稳定、社会稳定的关键,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应当努力遏制贫困人口剧增势头并有效消除贫困。而治本之计首推再就业工程,在逐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投入营造再就业工程,另外,还须辅以优惠政策的实施、单位与社会互助、家庭自保等有效措施。

每一位下岗职工、贫困群体成员,甚至我们整个社会都期盼雨后斜阳当空,煦日暖意融融。

■宋宗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