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多保重
文/姚继霞
人到中年,工作重了,家庭负担大了,思想顾虑增多了,健康状态也远不如青年时期了。此时,更应加强保健,多多保重。
古人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各个人的生理、心理不尽相同,当然和社会环境也分不开。所以第一条还是要从加强学习跟上形势谈起,使自己的思想行动与国家大势一致起来。这样,就不会引起不必要的思想顾虑而导致心理的不健康,以致影响身体。
其次,是工作问题。无论是教学人员、研究人员、医务人员、公务人员,都应当紧张而愉快地进行工作。如果处处讲条件,怨张怨李,那就会影响精神卫生,招致大大小小的问题,妨碍健康。如果在繁重的工作中,能经常作一些自我调节,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这就是首先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合理安排,分清轻重缓急,繁简难易,深浅长短,以求能主动控制。
人的精力以早晨最为充沛、晚间就相应低下一点。过分的熬夜,照中医的说法,是要伤阴耗神,影响健康的。尽管有人用吸烟、喝浓茶,甚至喝酒来提神,那只能是揠苗助长,久之必然神经衰弱。
常常遇到一些患者,头昏脑胀,睡眠不实,耳鸣目昏,咽干口渴,精神不振,血压不稳,头重脚冷,工作效率低,精神难集中。用中医的话来说,这就是阴阳气血已经失调,造成阳浮于上。除了吃药调整以外,合理的安排生活起居,是一个重要方面。
生活起居要注意规律。比如埋头看小说,看到半夜还不停;打牌打麻将只知尽兴,不知东方之既白;还有不停地抽烟,过量地饮酒等等,都是有碍健康的。人们可以对每天的工作进行分类,绞脑汁的放在精力最充沛的早晨。一般的、容易处理的留在后面做,也就是由难而易。这样到了晚上,自然就可以安稳入睡了。可是人的习惯一般是喜欢处理的先处理掉,以致越做越难,最后加班加点,自然睡不实,第二天起来,就会昏昏沉沉,这对健康不利。
养尊处优也不大好,一旦偶遇条件不适,就会发生问题。平时要做到能饿能吃,能劳能逸,能动能静,能累能息,能紧能松,能疏能密。既能随机应变,也要不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