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馅饼飘香
每天早上天蒙蒙亮,蒋富昆就麻利地起床拾掇好家什,准备到离家不远的西安市南沙坡村口卖油炸馅饼。凭着当过厨师的本领,他在一提一捏之间,一个个花色多样的馅饼进了油锅,之后,锅架上便摆好热气腾腾、鲜香焦黄的油炸馅饼。这些荷包蛋角子饼、韭粉饼、酸菜饼成为过往行人的必备早点。
而他的妻子则在他旁边摆上炉灶卖起了稀饭糊辣汤,夫妻二人忙忙活活,一直到中午才收工。每天计算下来,收入不低于百元呢。
然而在7年前,当蒋富昆从西安市二轻局食堂被裁减下来的时候,家人怎么也安不下心来,妻子没有工作,家里又有老母亲,失业对于蒋富昆来说是一件令人十分伤心恐惧的事情。可坐在屋里熬煎又不是长久之计,工作难找就发挥本行吧,支个摊子卖油饼,夫妻二人打定主意。
摆小摊站大街,这对于当时人们的心态来讲是很不体面很没层次的,是外地人才揽起来的小本生意。蒋富昆顶住了歧视与冷嘲热讽,油炸馅饼的香气袅袅飘开。
今年六月份太乙路街道办事处要查处非法占道经营,蒋富昆并与一家卖米线的小生意人合租了一个小门面,占用早上到中午之前这段时间卖馅饼,同时他又别出心裁增了早点种类,吸引了更多人品尝他经营的馅饼。
随着“滋溜”一声,一个皮薄馅足的馅饼滑进油锅。蒋富昆告诉记者,就干这个吧,现在家里条件好多了,不卖馅饼觉得还心里缺了什么似的。
■本报记者 宋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