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重头戏”何以难唱了
1955年10月,全国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盛会,邮电部为此还专门发行了一套邮票。在五六十年代,工会举办的职工体育活动确实是如火如茶,即便在七八十年代,不少企业的职工体育活动也开展得热火朝天,煞是壮观。
可如今又如何了呢?职工广播操、生产操、工间操已成了昨日黄花;企业内各部门及企业之间的球类对抗赛之类也极为鲜见;大范围、大场面的职工体育赛事更难觅踪迹;不少年轻工人竞不知工会领导下的“职工体协”是何种组织……
组织职工参加体育活动历来是工会工作的重头戏之一,也是工会吸引职工的一个优势。可这出“戏”如今却越来越难“唱”了。原因何在?企业经济效益欠佳是原因之一,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行政领导不重视。有的企业尽管有钱,但从增强知名度和投资效益出发,他们宁可出巨资养活一支职业球队,也不愿从中拿出很少的钱去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当然,这与一些企业工会不采取有效措施去主动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也有着一定关系。
人们通常把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作为发展生产的智力投资。开展体育活动,增强职工体质,则是发展生产的体力投资,并且是简便有效,深受职工群众欢迎的体力投资。作为企业领导,对此应有清醒认识。而作为企业工会,则应发挥联系职工,沟通行政这一优势,根据企业实际和职工群众的兴趣、需求,在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勤俭节约”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好各种类型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也只有这样,职工体育健身活动才能得以振兴,得到发展。
■谭贤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