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12月15日
综合新闻
02

老骥伏枥志千里

——记铜川市劳动模范焦春友

年近花甲的焦春友现任铜川市印台区任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在没有工资的情况下,把70年代一个劳动日只值一毛钱的特困村带进了小康示范村,使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说,任家塬村离不开他这个致富的带头人。

出生在任家塬村胡家塬组的焦春友,从小失去父母,饱尝了贫困的折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才吹圆了他的致富梦。他买回了玉米膨化机、磨面机、粉碎机等,加上他的辛劳,不到三年,他不仅还完外欠的一万多元债,而且使他的小家庭步入了小康。

作为一村之长的焦春友并没有满足,他要让全村人共同走向富裕之路,他仔细分析了该村贫穷的原因,一个客观原因是“缺水”,另一个主观原因是“缺意识”,缺的是致富的信心。要使胡家塬脱贫,必须解决引水上塬,要使胡家塬致富,必须走多种经营的路子。他首先为解决村民的饮水和灌溉问题,他多次到市、区水利部门求说,他的精神终于感动了水利部门的领导,在市、区、镇领导的支持下,争取到了两万元的投资,可是,两万元只兴建了引水工程的60%,钱就用完了,在这火烧眉毛的关头,焦春友背着老伴将家里准备修房子的3000元钱,垫进了工程里,使饮水工程没有中途夭折。随着村经济的逐步发展,他还先后两次进行了扩建,使水利工程满足了生活和生产所需。

为了带领村民走向小康,他自费到礼泉取回了种植果树的致富经验,并东拼西凑搞了2000多元,买回了树苗,苦口婆心地动员村民种植,并亲自为他们挖坑栽树苗。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栽了700多亩果树,使村民的收入一下子跃上了新台阶。之后他又学习外地经验,动员村民把猪养到果园里,发展沼气,一年多时间,几乎全村建起了沼气池,存栏养猪近200头。

为了让全村人都步入小康行列,他无偿地为特困户刘天林家栽了十亩果树,手把手地把技术传授给他。不仅使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且又跨入了全村富裕户的行列。

此后,他又多方努力,聘请专家讲课传授技术,在全国各地促销苹果,引入农用电路,搞节水渗灌,发展养猪事业,使任家塬村一下跃入了铜川市的小康示范村,受到了副省长潘连生的盛赞。

面对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焦春友深感知识的重要性。为了使子孙后代再不能吃没有文化的苦头。焦春友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胡家塬村小学“破房子、土台子、泥孩子”的破败现状。要改善教学条件,谈何容易。刚脱贫的任家塬村没有公共积累。只能是纸上谈兵。可是,困难再大,也难不倒有志者。焦春友和他们的领导班子采取从上面争取一点,村上贷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进行筹资。在教学楼奠基会上,他首先捐资5000元,书记的行动使群众深受感动,全村人纷纷慷慨解囊,当场捐资1.58万元,连同其他方面共集资5.7万元。

为了让孩子们早日在新教学楼内上课,焦春友便一头扎进工地。正当施工因资金短缺都将停工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为孩子准备上学的1.8万元作了抵垫,又让老伴到亲戚家借了五千元也垫了进去。而且夜夜对大楼进行保养,从没离工地一步,就是他的妻子出了车祸住进医院二十多天,他都没有去看过一次。为了建校,他放弃了自己果园的管理,致使杂草丛生,花果未疏。当年他的苹果大量减产,影响了他的家庭收入。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部门承诺的建校资金没有到位,许多债务都压在焦春友的身上,为此,焦春友把自己卖苹果收入的20000多元的钱,把二儿子两万多元,把三儿子卖掉摩托车的钱全垫了进去。可是,这远远难以还清借款。

焦春友带领全村人步入小康,可是,由于建校时的借款他又被拖进了贫困,人家都盖起了小洋楼,可他还和老伴住在果园的窝棚里。学校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里蕴含着焦春友多少辛酸啊!

焦春友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他被评为铜川市劳动模范,印台区人大代表,任家塬村被命名为“铜川市小康示范村”和“陕西省安全文明村”。面对这些荣誉,他没有飘飘然,他还要为任家塬建设一个三十万公斤的苹果储藏库,还将为村子街道铺上柏油路…… (张民翔 刘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