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野生动植物设置保护屏障
我省今年拟建二十个自然保护区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省林业厅获悉,今年我省拟新建20个自然保护区,这相当于过去几十年全省所建自然保护区的总和。如能按期实施,我省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率将扩大至3%-4%。
我省现有14个自然保护区。其中5个是国家级保护区。据了解,陕西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在全国赫赫有名,1998年以前我省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在全国排名还在前列,以后名次渐落。去年11月份,又有内蒙古大黑山、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等外省16个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对陕西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出了强烈挑战。纵观外省,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面积比率超过了10%,有的省市甚至达到了14.4%,而陕西省比率只有1.86%。实际上,我省兴建保护区仍有潜力可挖。近年来,我省陆续发现了新的保护种群。榆林发现了遗鸥,而早年遗鸥仅在鄂尔多斯有少量种群。宝鸡千阳发现了鸳鸯及兰科植物等等。褐马鸡、鹤类、雉类以及麝类不断有发现报告。鉴于此,在20个拟建保护区中,有15种动植物成为重点项目,传统的保护动物如熊猫、朱鹮、金丝猴等占了8个。谈起兴建保护区,林业部门的同志深感不易。前几年,拟建保护区附近的农民和当地政府意识不到位,出于自己伐木、狩猎以及收取“旅游费”的方便,不愿设立自然保护区。因为一般保护区内都有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之分,只有在实验区内才能搞极小规模的游览,又不能在保护区内大兴土木。随着《森林法》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的深入宣传,拟建保护区附近的农民及当地政府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大环境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对林业部门来说,实施“天保”工程后,保护区内又能安置一部分转岗的林业职工,因此全省兴建保护区的热情从下至上日益高涨。林业部门同志透露,保护区一旦批准设立,道路、设施等费用将有保障,如果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享受全额拨款。每年国家还有一批资金保障保护区的正常运行。据可靠消息,目前相关部门正在为此积极努力,争取早日通过省上批准。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