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3月07日
综合新闻
02

直情写就的人生华章

——延安市枣园镇党委书记刘继平侧记

近年来,刘继平不论是从梁村到张坪,还是从张坪到枣园,每到一处,都把自己的一片赤诚交付给那里的山山水水,受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最近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0年度“优秀公仆”。

1995年,32岁的刘继平担任张坪乡乡长,等待他的是瘠薄的土地,坎坷的小路以及祖居这里从来未走出大山的5000多张坪人民。看到这种情况他悄悄为自己立下一道军令状,张坪乡的面貌不改变,自己决不离开张坪。人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且看刘继平的“三把火”是怎样烧的。

第一把火,烧向几近瘫痪的乡村两级班子。刘继平深知,要搞好一个乡镇的工作,没有一支好的队伍是不行的。但张坪的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人心涣散,作风飘浮,有几个村的支部班子和村委会班子互相掣肘。刘继平到任后,该批评教育的,他毫不留情;有思想疙瘩的,他苦口婆心帮助他们放下包袱。念沟村的村主任徐金刚,工作能力强,因与村支书有意见,撂担子不干了。刘继平在村上蹲了三天点,尽释了二人的前嫌,使该村迅速扭转了工作局面。在加强班子建设中,刘继平和乡党委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领导和机关干部的行为,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第二把火,刘继平把它烧到了乡民的思想不解放上,张坪群众质朴、勤劳,但缺乏创新意识,刘继平上任后,四处奔波,建成了7个卫星电视差转台,让广大群众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激起他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此同时,乡上解决了吃水困难的12个村子的人畜饮水问题;利用农闲,修通了全乡78公里的乡村公路;多方集资修建了6所希望小学。张坪人似乎已习惯了“三十亩土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方式。刘继平认为,如果这个传统不改变,张坪人的观念更新只能是一时的,他决心要从教育抓起,不准一个孩子失学辍学。寺沟村民李某声称自己没钱,硬不让娃上学,刘继平知道后,自己拿出200元钱,让他给孩子报了名。

他烧的第三把火是,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农村经济。刘继平认为张坪老百姓依然贫穷的根本原因就是广种薄收,经济效益差。于是他们从本乡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全乡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他首先率领全乡干部群众进行农田基建,仅用三年时间,就修基本农田7500多亩,人均达到1.85亩。1997年,他被任命为乡党委书记后开始实施第二步战略——退耕还林。工作伊始,有些农民搞应付,他就带上乡、村领导和技术员跟踪检查,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没有树苗,他想方设法赊回。几年来,全乡共营造用材林35万亩,种草2.5万亩,人均居全区第一。第三步战略是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张坪在全区率先实行了封山禁牧,舍饲养殖。他在调查中发现,该乡羊子品种差,规模小,要使养殖业成为增收的重要来源,就必须形成规模。农民没资金,他争取到扶贫资金;没技术,他请来了区畜牧局的技术员。这两个难题解决后,农民的积极性自然就调动起来了。到现在,全乡户均达到1.5头大家畜,3头猪,4只羊。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全乡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99年,全乡农民人均产粮513公斤,人均纯收入1007元,比94年增加了600多元。

2000年12月,刘继平任枣园镇党委书记。从上任那天起,他就马不停蹄地深入村组搞调研,了解镇情村情,一个月后制定了《枣园镇第十个五年计划》,为枣园实现农村经济产业化,农业生产现代化和村容村貌城镇化的宏伟目标,勾画出了绚丽的蓝图。在他的规划里,三五年内,将发展经济林5000亩,果品产量突破500万公斤;新建冬暖式日光蔬菜大棚500座;在三年内完成全镇秀美山川建设造林任务,使全镇林草面积达到13万亩,人均16亩。我们相信有刘书记这样的决心,有枣园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枣园“果树大镇、蔬菜强镇、旅游效益镇、科技生态示范镇”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宋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