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好人一生平安”——这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但张庆华这位被大家誉为“好人”的纺织女工却匆匆告别了人世,以其短暂的人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闪烁着时代精神的织女形象,以其勤劳朴实、充满爱心的无私品德,谱写了一曲——
普通劳动者之歌
3月8日是妇女节。这一天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唐华西北四棉厂的女工们如往年三·八节一样、欢聚一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今天人群中少了一个曾经熟悉的身影。有人禁不住唏嘘一声“要是庆华姐还在那就更热闹了”。话音未落,欢庆的场面顿时陷于静寂。往事如烟,人们在追忆、在怀念、在沉思
张庆华,一名普通的帮接女工,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留下任何豪言壮语,却为何会让如此多的人为她而歌而泣而心痛?!
平凡的岗位
1980年3月,风华正茂的22岁姑娘张庆华招工入西北四棉,这一干就是20年。20年间,她在织布车间先后从事装纬、值车、帮接等各个岗位,直到去世,一天也没有离开过生产一线。凭着对织布岗位的挚爱和眷恋,凭着对工作的恪尽职守,张庆华所表现出的是职责赋予的严肃认真。
在车间,张庆华身为帮接工,同时还负责着小组的疵布划分。她认真、求实、负责,每天的疵布单出来,她都及时仔细地如实划分出来。一星期做一次对帐统计,从没有疵布驾空和乱打疵布的现象。小组的同事都说她处事公道、办事公正,一碗水端得平。因而,张庆华所在的四组,就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圣地”:四组的奖金高,四组的氛围好。
对待班组工作,张庆华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经验,跳花纱疵点多,她就抓值车工的跑巡回;稀密路疵点多,她就抓值车工的操作,值车工开车时,她就勤查勤看勤指点。每次中班的午夜时分,夜班的六点前后是人最容易犯困的时候,也是小组质量指标最易漏验的时候,张庆华就轮流帮值车工看会儿车让她们去水房抹把脸解解乏。几年来从没间断过。夜班她还常把自己腌制的各式泡菜拿给值车工吃,以减轻大家上夜班的肠胃不适。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张庆华所在的丁班四组指标每月都名列前茅。
高尚的人格
生活中,张庆华是个充满爱心的人,有着亲情和母爱。在遇到他人出现危难之时,她想到的和她付出的远远超过了自己及家庭的范围。
丙班帮接工张金花同张庆华曾是一个小组的同事,关系并非很好,因为工作有过一些误解,产生过小矛盾。1989年张金花援外赴伊拉克时,张庆华不仅去送行,还在这以后的日子里,利用休息或节假日回去看父母时,带着礼品顺道探望张金花的父母,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直到张金花援外回国。
1995年,丙班的张佩妮爱人生重病,又有7岁的孩子需要照顾,身心交瘁。和她同在一个小组的张庆华每天下班顾不上回家去给家人做口热饭,总是匆匆赶到国棉六厂光明区张佩妮的家里帮助照顾孩子料理家务,逢倒班和大休之际,她又赶往医院帮助照顾病人,有时张庆华干脆把自己的爱人也拉扯上一同前去帮忙。张佩妮的爱人去世后不久,张佩妮伤心过度,精神一度失常。那时张庆华几乎没吃过囫囵饭,没睡过囫囵觉。张佩妮病情一发作,哭、笑、摔、打、闹,其母和妹妹拉不住劝不住,就只有找张庆华求援,张庆华总是二话不说,撂下手里的活就走。
黄小娟、刘静、刘凤莲……这一连串的人,都是近年来受到过张庆华各种帮助的工友。她温和、善良、宽厚,面对年事已高的公婆双亲,面对还在就学的女儿,面对同是工薪族的爱人和同事,她表现出的是宽广的胸怀、博大的爱心。
最后的微笑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是《老人与海》中的名言,也是张庆华对待生命的态度。
1999年9月份开始,张庆华出现持续不断地咳嗽,她没有在意,仅仅是预备着板兰根、川贝糖浆之类的镇咳药。实在抗不过,直到2000年2月,她才到唐都医院检查。确诊为“左下肺部癌病伴颅内、右侧肺、骨部多发转移”。一系列的化疗,张庆华满头青丝大把大把脱落;由于颅内13块肿瘤的压迫以及颅内高压引起头部剧痛、呕吐剧烈;骨部的癌病引发第六、七、十根肋骨疼痛难忍。这一切都昭示着疾病对张庆华无情地摧残。
在同病室的病人当中,张庆华的病情最重,本最需要别人的安抚、劝慰和开导,可她反而常给病友们宽心,开导她们配合医生治疗,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
在一次扎针时,小护士在她那布满青斑血点和针眼的手背上拍打了半天,扎进去的针还是偏了,手背立刻肿起来。小护士满脸歉疚,张庆华轻松一笑说,没关系,你大胆扎。第二天她依然叫那位护士给自己扎针。她在饱受了一夜的病痛折磨之后,第二天一早总是满怀歉意地对病室的人说自己影响了别人休息。
张庆华病危住院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唐华集团引起巨大反响,集团领导来了、四棉领导来了、认识不认识的工友们来了、周围一些热心的群众也来了……一时间,唐都医院张庆华所在的病房人如潮涌。工友刘凤莲更是心急如焚,无论是在家里、在办公室、还是在认识和不认识张庆华的人面前总不住地念叨张庆华。
张庆华同病魔抗争的精神也令医护人员肃然起敬,很多医学院校的实习生离开医院好长时间还牵挂着张庆华,经常打电话询问她的病况。好多医生都说,她不在了,但我们大家会想她的。张庆华去世前的那几个日日夜夜,她饱受的煎熬深深刺痛了医护人员的心。唐都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刘春莉激动地说:老天太不公平了,对待这样一个好人,你不让她活,那就让她痛痛快快地死,不然就让我们把她救活……说着这番话时,这个看多了聚散离合生生死死的女军医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2000年9月20日,唐华西北四棉织布车间帮接工张庆华,在经历了半年多与病魔的顽强搏斗后,轻轻地闭上了双眼,以她年仅四十二岁的生命永远离开大家,告别了她热爱的工厂、工友、亲人以及救护她的医护人员。用她短暂的人生谱写了一曲平凡而又美丽的歌……
后记 2000年10月13日,西北四棉党委召开大会,追授张庆华同志“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做张庆华式的好党员、好工人立功竞赛”活动,为张庆华同志朴实无华而又短暂的一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直到今天,张庆华敬业实干、不求名利、甘于奉献、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仍然是四棉人学习的榜样。
本报记者 刘公望 通讯员 夏琮献